古书伪本的鉴定
所谓“伪本”,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旧时代坊肆书商为了牟取高利,对某些古籍在版本上做过手脚,企图以假冒真;二是指由于时代的局限或某些条件的限制,有些古籍,经藏书家、著录家鉴定并加以著录,或个人实未见到原书,仅据著录加以推定,实际上是错定了的。具有这两种情况的古籍称之曰“伪本”。
鉴别版本作伪,首先要了解其规律性,即哪些书可以作伪和怎样作版本之伪。历史上值得作伪的古籍,肯定是有较高价值,值得费一番手脚的。唐代刻本国内罕见,宋元刻本流传也很少,自明代以来,日益为世所重,价亦日昂。因此,明清两代的刻书家,对宋元的一些珍本书籍影复翻刻不少。有的刻印精工,颇似原本,几可乱真。已往书商在版本上做手脚的,就在这种书上花费工夫,用以欺骗世人,牟取厚利。
关于作伪的手法,不外是染纸、撤序、挖改年月和刻工姓名,伪造牌记、藏章印记等等。
1.染纸。染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旧”感。一般使用糖色,即将蔗糖炒糊后加水。或用桅子熬水,栗壳熬水,赭石藤黄二色并合,茶水诸法,把纸染成黄褐色,以示其旧。
2.撤序、抽目,或按文裁截目录,挖去牌记。影复重刻各书,除保留原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叙述翻刻重印动机和经过情况,末署作者姓名年月,有的还刻上牌记。这是本书的确凿时代证据。作伪本就挖掉新的序跋、牌记,以充旧本。
3.伪造牌记。挖去复刻牌记,保留日牌记,或挖改复刻牌记建元干支,以乱视听。
4.伪造藏章印记、名人题跋。
在古籍版本鉴定工作中,除常遇到的由于旧时坊肆书贾牟利做些手脚的伪本而外,还会遇到历史上藏家的疏忽或见闻所限而著录致误,以致相沿很久未能纠谬。
总之,鉴定古籍版本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既要有比较广阔的文化视野,又需要掌握必要的版本学与目录学知识,它需要在古籍整理实践中不断积累与增强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