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鸿大师紫砂艺术装饰特点
李昌鸿大师说,纵观紫砂壶陶瓷史,每一步都有文人和文人书画相伴,是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紫砂壶器,它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紫砂壶文化是文人陶、文化陶,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反映。
李昌鸿大师将文人书画与紫砂壶器之间作一个有趣的比较:紫砂壶花货的题材总是以文人自居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傲霜的秋菊、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等等为主,而这些也是文人书画常见的内容;文人书画讲究法则,金石趣味。紫砂壶器物,比如花瓶类,装饰也求之,且紫砂壶壶最为盛,每壶自明清后必有篆刻印款或加书画落款。

图:李昌鸿大师作品
文人书画讲究神、气、韵、章法,不求形似重神似,而紫砂壶花货也求神韵不唯形似,李昌鸿大师认为从前人陈鸣远到朱可心、裴石民、蒋蓉、汪寅仙等人的作品可代表性地看到这些;文人书画讲究笔墨线条厚重,而紫砂壶造型的线条亦力求深厚,求力度,讲朴拙,如裴石民、徐汉棠、何道洪等人的作品充分显示了这一点;文人书画讲究造型线条简练、意到,这在紫砂壶传器中也可看到。上溯供春、时大彬,近到顾景舟等人的作品都刻意表现精神、意趣、线条力避繁琐,求舒曲自然,气韵生动,上下贯气。最重要的一点,文人书画的作者都是知识丰富,能诗善画的文人墨客和学者,有独到的见解和生活素养,这些融为紫砂壶器之后,更是相得益彰,得到收藏品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
因此,李昌鸿大师在作品中体现出清高的情操和隽逸的追求。而紫砂壶名人中,很多人与文人学者交朋友,并在家中作壶求趣,本身也兼容了文人的学习和鉴赏家的气质与素养,能够剖析选型精神,把握造型气质。
【相关阅读】
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
疯狂的紫砂壶壶价格行情
王卫良:艺术与需求结合的紫砂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