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紫砂江湖这潭水有多深
日期:2011-12-20 浏览:1191次 
谁知紫砂江湖这潭水有多深

  “壶中自有乾坤在,煮品茗任江湖”。如今,从北京到南京,从上海到广州,小小的紫砂壶壶,正在收藏市场掀起千层浪,难怪有人用“点泥成金”来形容现在的紫砂壶市场。不仅大师壶价格飞涨,新生代的作品也一壶难求。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个市场的升温,这样的高温又能持续多久呢?

  紫砂壶这潭水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的族群。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这句俗话还有另一个版本,叫作:“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无论说“七件事”,还是谈“七件宝”,总归离不开个“”字。许多老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乾隆皇帝嗜如命,甚至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而在盛产好中国,对于爱喝好中国人来说,拥有一把好的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紫砂壶壶是从明代早期开始进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从明代中叶起,社会上饮的风气和品茶的提倡,促使宜兴紫砂壶茗壶广泛流行起来,并为好的文人墨客、士大夫一起推崇。明末冯可宾的《笺》说:“壶陶器为上,锡次之。”文学家李渔的《杂说》中赞美道:“茗注(壶),莫妙于砂(没有比紫砂壶壶更奇妙的了)。壶之精者(最金贵的壶),莫过于阳羡(今宜兴)。是人皆知矣。”明代的文震亨,是个“骨灰级”的客佬。他写过一本书,名叫《长物志》。在这本书里,文震亨这样写道:“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意思便是:用紫砂壶壶来泡茶,滋味浓、香气正。大量的文史资料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是爱之人。许许多多的达官政要,如乾隆皇帝弘历、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也都是爱壶之人。到底是什么让紫砂壶壶流行了五百多年,其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应该说,一把紫砂壶壶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无不体现着传统艺术的审美。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康尔教授认为,紫砂壶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一把有文化紫砂壶壶,可以给你的心灵以慰藉”。赵朴初先生曾说过:“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去。”意思是说,与其白白地守着千百部经书不得其解,还不如喝去呢。人们在紫砂壶壶上镌刻得最多的壶铭恰恰是“吃去”。“吃去”,看起来是句大白话,其实是禅语,个中含天机,蕴藏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

  可见要真正看懂紫砂壶这潭水,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岛内掀起“紫砂壶狂潮”,宜兴一批著名紫砂壶艺人在那个时候身价骤然增加。其实,早在清末民初,台湾人对产自宜兴的“孟臣壶”就推崇备至。台湾近代史学家连横在《雅堂文集·茗谈》中云:“台人品茶……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俗如此,加上台湾所产乌龙茶搭配紫砂壶冲泡效果甚佳,因此紫砂壶收藏玩赏的风气随之盛行。

  而那时刚刚改革开放的大陆,人心思动。大批明清古壶、“^***”壶、名家壶、商品壶,通过各种合法、非法途径进入台湾,引起一直钟爱传统文化的台湾人的重视。当时,由于供货渠道辗转曲折,得来不易,紫砂壶壶遂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在很多台湾商人的鼓吹下,紫砂壶壶的优点被放大到极致,仿佛不用紫砂壶泡茶就不能喝一样。一时间,港台紫砂壶市场变得极为火爆,价格飚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

  伴随着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掀起的紫砂壶收藏热,仅靠宜兴紫砂壶工艺厂生产的紫砂壶壶已供不应求。为适应崛起的市场,在宜兴,以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为艺术指导,组建了特种工艺培训班,传授制壶技艺,因此造就了一批当代的制壶艺人。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也纷纷仿效,建起了宜兴紫砂壶二厂、三厂……三十厂。原先一个近千人的制壶工艺厂,顷刻间出现了万人做壶的热闹场景。这期间,宜兴的制砂厂家盛邀书坛、画界的名宿新秀,前往宜兴与当地制砂名手联袂创作。当代名画家与知名紫砂壶高手的“双名”合作的砂壶,一下成了收藏热点,卖价多为五六十万港元一把,最高者竟卖到百万港元之巨。表面的繁荣掩盖了泡沫的存在。1997年当东南亚金融风暴袭来时,台湾等地区紫砂壶壶市场直接崩盘,紫砂壶壶市场步入低谷。

  紫砂壶壶在大陆属于“小众”藏品,长期以来拍卖的数量不多,价格也不算太高。五六年前,最昂贵的紫砂壶壶不过100多万元。近两年来,突如其来的“紫砂壶热”让紫砂壶壶的价格一路看涨,也将紫砂壶壶这个收藏类别成规模地推向高端市场。

  2010年春拍,一把创作于1948年的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引起藏家的激烈竞价,终以1232万元成交,在创出紫砂壶壶拍卖世界纪录的同时,也让紫砂壶壶的拍卖成交价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当一把不过数十年的紫砂壶壶拍出千余万元的天价,瞬间打开了紫砂壶壶的价格空间,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都在沸腾!紧随其后的2010年秋拍,明代时大彬的圈钮壶拍出了1344万元,再次刷新了纪录。

  2011年,紫砂壶壶的拍卖价格仍然是高价频出。其中三把壶突破了千万元大关,这三把壶均为紫砂壶泰斗顾景舟所制,分别为中国嘉德(微博)(微博)拍出的顾景舟与韩美林(微博)(微博)合作的提梁磐壶,成交价1150万元;北京保利拍出的顾景舟与魏紫熙合作的矮井栏壶,成交价1035万元;北京匡时(微博)(微博)拍出的顾景舟所作云肩如意三头具,成交价1023.5万元。

  紫砂壶壶不断飞升的价格,让更多的投资者跳入这潭水一试身手。

  这潭水有多深

  在宜兴,总能碰见人回忆起顾景舟大师,通常的故事是这样的:“最困难的那几年,顾大师自己挑个担子上街,上面全是紫砂壶壶,说,买一个吧,换点米就够了。”

  不过也有紫砂壶壶界的人坚决反对这个故事,说顾大师一生作品有限,根本不至于沿街叫卖,编出这个故事的人,是想进一步骗你入局。“很可能接下来就告诉你,他家长辈怎么无意中买了把壶,这壶现在就在家中,然后问你想不想买”。

  有关紫砂壶壶的真伪虚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也曾演变过。当年港台紫砂壶壶的市场交易价格升至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紫砂壶收藏热被一些商家演化为普通紫砂壶壶的涨价潮,一些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趁机造假,导致港台市场上假货泛滥。舆论很快蔓延,引来紫砂壶真假之辩的争议。随后这股热潮似乎就真有了冷却下去的迹象,紫砂壶壶的投资声誉也有江河日下之势。

  这成为紫砂壶收藏一个尴尬的现象。可以说,紫砂壶壶在收藏领域一直在“平民身份”与“贵族身价”之间纠结着,让人对它总感到有些扑朔迷离,不知深浅。

  据调查,宜兴当地有三万多人制作紫砂壶壶,真正供不应求的是大师级的手工壶。手工壶讲究的是工艺,要做出一把好壶,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做出生坯,再晾晒烧制成成品的话,还得半个月。按照这样的速度来计算的话,一个做手工壶的人,一天都不休息的话,一年也就能做52把壶。而那些大师级的作者,多已六七十岁高龄,往往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维持这样的高产量。在宜兴,买一把大师的好壶,至少要等上三年。

  于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做紫砂壶壶批发的人出现了,他们改变了自古以来的制作规则。“某个公司开业庆典,需要上百、上千套壶,从产量上而言,这是一般的小作坊无法完成的。可是他们采用代工的方式和快速的机器生产,当然没有问题。”一紫砂壶圈内人士说。

  产量的加大,使得矿料的成本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手工壶而言,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就算是最好的原料,核算下来成本也就最多占壶价的1/10,可是对于廉价的工业品而言,那肯定不行。“工厂里出厂一把模具壶,可能只有30元的上限价格,怎么可能花10块钱的原料钱呢?再说,商人们总是要把各项成本价格压到最低的。于是,大批的化工泥,也就随之出现了。”

  明白人都知道,这肯定不算紫砂壶制品,而是工业化的冒牌货。只不过不幸的是,这些冒牌货生产的产地,不少也在宜兴而已。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紫砂壶壶的小店,即使面对的都是一般助理工艺师或者学徒的作品,你还是会感觉到定价体系的复杂。看起来很相像的两把壶,可是价格会差几倍。如果店主是个诚实而有耐心的人,就会把两把壶拿出来对比,让你看做工、看线条、看泥料,并且向你解释,这把壶的制作过程中是不是用了模具,而另外一把壶是不是纯黄龙山的泥料。初学者往往在这复杂定价体系的“深水”中昏沉起来,到了最后还是不明白。

  这把火有多热

  今天的紫砂壶壶已不仅仅是一种喝的工具,就像瓷器一样,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壶,已经上升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有些人因为喜欢紫砂壶收藏,有些人则为了投资而收藏。上世纪50年代,紫砂壶壶只是喝的常用品,每把壶大约一毛钱左右。顾景舟的壶最高才能卖到60块钱,其他大师壶也就卖几毛钱。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蒋蓉枇杷壶也就四五块钱。紫砂壶名家壶卖高价,始于1979年。当时,香港一商人在宜兴订购紫砂壶壶时,将名家壶设定为A、B、C三档,顾景舟的壶为A价,300元每把;B价150元,比如何道洪、汪寅仙;C价75元。1982年开始,香港商人开始涌入宜兴购买紫砂壶壶,价格开始新一轮上涨。1985年,顾景舟的壶2500元一把,而汪寅仙的壶也可以卖到250元。2500元在当时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的中国人眼里,简直就是天价。其时,顾景舟在紫砂壶厂的工资每个月也就79.8元。2000年,顾景舟的壶三四十万而已,去年300万元,今年上千万元。

  不仅仅是大师级的作品飞涨,据了解,从市价来看,工艺师每提升一个级别,作品价格几乎就要翻10倍,国家级工艺师的作品如今在50万元左右起价。

  对于目前紫砂壶市场疯狂的热潮,也有资深藏家表示不理解。紫砂壶壶的最本质价值就是泡茶,而一味地将紫砂壶壶价格哄抬上去,让它离开桌变成只可远观而不可把玩的藏品,这才是紫砂壶壶的真正悲哀。“说到底,壶就是泡茶的工具,离开了其实用性还叫壶吗?爱壶者爱的是壶,而不是制壶的人。好的紫砂壶壶其实是养出来的,倘若将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紫砂壶壶也不过石头一块,泥塑一件。”

  还能热多久

  目前许多不懂紫砂壶的人也纷纷进入,欲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南京博物馆研究院研究员霍华说,当紫砂壶壶里倒上热水后迅速传导热量,壶壁会变得非常烫,就像现在的紫砂壶市场。她提醒紫砂壶爱好者,小心被紫砂壶烫了手。“我觉得炒得太厉害了。就怕这种利欲熏心渗透到紫砂壶壶里面,使得收藏太商业化,改变了文物给人带来的一种愉悦感。”

  相比专家的谨慎看法,各大拍卖公司却在紧锣密鼓地酝酿着今年秋拍的紫砂壶专场。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一大批名人名作依然被各拍卖公司重点打造,着力推崇。这其中顾景舟的作品是当仁不让的重中之重。

  北京保利着力主推顾景舟早年的“十一头提梁壶”。这把壶由工艺美术大家高庄教授创意设计,顾景舟于1965年首制。此后,顾景舟曾多次提炼修改,在梁的高低、嘴的伸卷、盖的变化、钮的虚实、角的锐钝等方面,都做过不同的尝试和探索,力求精益求精。中国嘉德在今年秋拍中也力推名人佳作,顾景舟、汪寅仙、何道洪等名人的精品之作都在其主打作品之列。其中,顾景舟创作的一把“仿古如意壶”不仅被多次著录,而且在顾景舟自己的著作当中也多次选用其作为封面,可见顾景舟对其重视的程度。北京匡时则首次在设置紫砂壶专场时将老壶与新壶分开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老壶的推广力度。

  拍卖公司之所以看好紫砂壶市场,在于部分藏家日渐成熟,开始关注紫砂壶内在的体现。北京一拍卖公司高管表示,以前藏家不够理性,只要是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就疯抢,现在开始挑东西买,懂得了“掐尖儿”。当材质与名气不再能够左右买家购买动机的时候,他们就要挑美的东西、精致的东西,开始更关注作品的艺术、文化内涵,这正是整个市场与藏家成熟的表现。也正是基于此,各家拍卖公司仍然对紫砂壶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位搞文化研究的学者说,有三味:曰水,曰,曰器。高士尚水,将其视为事首要;常人尚,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叶才是喝的关键;最不通的是尚器,把盏弄杯铺张成一显摆。

  紫砂壶虽小,却壶通大道。于谈笑间,只有懂壶的人,才可以赴一场人与壶的精神盛宴。如果整天只关注藏品的增值与否,眼里不见藏品只见钱,就背离了紫砂壶壶修养身心的古朴意趣。收藏者抛却功利心,一壶在手,思接千载,体察延续千年的江南文人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大度情怀,品茗间,感悟紫砂壶大师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倘如此,又岂在乎紫砂壶的“水”有多深,“火”有多热?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紫砂研究揭开透气不透水奥妙 下一篇喀左赴宜兴紫砂招商签订协议投资3..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紫砂子母暖壶(清)
紫砂子母暖壶(清)清乾隆-嘉庆年间紫砂子母暖壶规格:宽13.5cm、高15cm可分可合的暖座式壶形式还有一些,...
顾景舟紫砂壶作品葵花壶欣赏
顾景舟紫砂壶作品葵花壶欣赏此葵花壶为龚乐天所藏。名称:葵花壶泥料:容量:0cc分类:花塑器制壶者:顾景舟...
徐汉棠紫砂壶作品欣赏
徐汉棠紫砂壶作品欣赏三乳钉足石瓢紫砂壶早年徐汉棠制《祝福清水朱泥砂壶》...
吕尧臣紫砂壶作品欣赏
吕尧臣紫砂壶作品欣赏底款制于1991年,容量380cc。“天际”壶是吕尧臣的代表作之一,在传统井栏壶基础...
周桂珍紫砂壶-集玉壶
周桂珍紫砂壶-集玉壶1978年由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被选作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198...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