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栽培技术
日期:2013-03-17 浏览:697次 
永春佛手茶栽培技术

一、定植技术

园的建设应在重视生态平衡,不破坏自然资源,水土保持,从本地的叶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建设好叶生产基地,使其适当集中连片,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更有利于集中设厂加工,提高叶质量。叶的建设还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并逐步实现树良种化、区园林化,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

1、树良种化:结合当地实际生产类,生态条件等确定纯正不受污染的品种,健壮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佛手苗进行栽培。

2、区园林化: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要以治理水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现园林区域化,专业化。

3、园水利化:建园应不过量破坏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要广辟水源,建好园排灌设施,水源应符合部颁标准,不受污染并做到旱季能灌,涝季能排。

4、栽培科学化:要求合理密植,重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辅以化肥(复合肥、尿素等),正确运用采剪技术,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采用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1)气候条件:佛手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喜欢温暖湿润地段,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活动积温在3500℃以上的地域大气湿度以80%左右最好,不低于60%,年降水在1000mm以上。

(2)土壤条件:佛手树喜欢酸性土壤,PH值4.0—6.5之间,玉斗镇境内均属红壤微酸性土壤,非常适合佛手的种植,但土壤中游离酸钙超过1.5%时,对树生长就不利,还有通气、蓄水、保肥、保温等方面均应注意对佛手树的影响。

(3)地理条件:园宜选择在海拔450—750m之间,坡度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方,以10—20°坡地最为理想,坡向选择座北向南方向较为理想,做到“山顶造林,山腰种、山下种粮”的综合开发。

(4)梯级园的建设:注重建设等高线的修梯原则,畦面要平衡,防止水土冲刷,一般随弯随势,尽量取直便于管理打好基础,宜采取表土回沟,心土筑岸,将心土挖出外沿筑岸,岸高20cm左右,畦面向内稍倾斜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畦面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在1.5—2.5m左右,采取单行或双行定植,1.5m宽畦面宜定植单行,2m宽畦面宜种植双行,以提高早封行,早投产,株距单行采取0.30—0.35m,双行采取0.3—0.4m株行距为宜(三角形排列错开定植)。

(5)园畦面心土筑岸,表土回沟时,沟宽与沟深度要适合树的根群发育,宜拉沟宽0.4m左右,深0.5m左右,以表土杂草回沟,并每亩施以有机肥料(农家肥)30—40担,石灰粉50斤,钙镁磷100斤作基肥混和土壤后待种植,选择在立春—雨水季节进行定植,佛手株高选择15—20cm健壮无病虫害苗木定植,定植后做好稻草等覆盖,以利提高成活率。

二、管理技术

1、佛手园的管理,对幼龄园的耕除管理不同于多年老年园,要注意不能耕除太深,次数要比较少,耕锄要结合间作绿肥的播种和撒施肥料同时进行,耕锄的深度1—2年内宜进行浅耕,耕深8—10cm左右,年耕锄2—3次,随着园的苗木长势,耕锄深度不断耕深至15—20cm,深耕时距植株15cm以外进行,并注意少伤着根部,同时注意天气变化,长期干旱天气不能耕锄,防止水份散发,提倡草生栽培,刈草铺园,增加腐殖肥料,以利于疏松土壤。

2、肥水管理:选用腐蚀的厩肥、堆肥、绿肥、饼肥等,提倡年施一次有机肥料,以农家肥为主,以提高幼龄树的长势,从而提高树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叶绿素,叶片肥厚,提高叶品质,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树提供全面的营养,而且肥效期长,可增加或更新土壤要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有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辅以化学肥料如复合肥料,尿素等,宜采取薄肥勤施的施肥原则,每2个月撒施一次复合肥料与尿素(比例为2:1搭配),又根据幼龄树对磷钾肥需要较多的特点,三要素比例:1—2年生为1:1:1,3—4年生为2:1:1,施肥的数量1—2年生每亩纯氮2—5公斤,2—3年生每亩纯氮5—7公斤,3—4年生亩施纯氮7—10公斤,施肥量还应按亩植株数、长势、土壤及肥管条件而定,随着树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适当加大,一般生产100公斤干,要补充纯氮9公斤,磷4公斤,钾2.66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3:2:1。总之施肥原则是:要达到经济合理用肥,充分发挥肥效,一般采取开沟施肥与撒施结合,做到科学施肥,以发挥最大肥效。

3、定型修剪:应采取低位修剪,矮化树冠的原则,扩大采摘面积,适当降低高度,可减少分枝层次,有利于树体内水份与养分的运转,又可减少树体每年对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提高树的经济系数,幼龄树的定型修剪,当年度一般在冬季9—10月份进行,离地面高度30cm剪平,第二年5月份春梢硬化后定型修剪高度40—50cm,9—10月份控制在60cm以内,以后视佛手树的生长速度,疏枝修剪至80cm内定型树冠,高度一般不超过1m株高。

4、低产园改造:针对未老先衰树、重采摘、轻管理的园等,树龄在15年以上,均应采取深修剪直到台刈、改种(套种)等技术措施,深修剪一般高度掌握在50—60cm,台刈掌握在离地面20—25cm,由于台刈都是从根颈部萌发的枝梢(新梢),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形成整齐的树冠和健壮的树势,在加强肥水管理下,能使树迅速增长,对打造好佛手质量,提高档次,创效益,争品牌具有深远意义,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对树龄十几年的中年树,宜采取深修剪的办法,重修剪的高度在离地面40—60cm为宜,一般疏剪去树1/3—1/2,要求修剪整齐平整,台刈与重修剪的时间掌握在春茶采摘后进行。

5、病虫害防治:本地园常见的病虫害是尺蠖、假眼小绿叶蝉、云纹叶枯病、毛虫、黑刺粉虱、蚜、小卷叶蛾、菜枯病等多种病虫害,以假眼小绿叶蝉、蚜虫、粉虱为害最为猖獗,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增施农家肥有机质肥的基础上,增强树的健壮树冠;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加强预测预报、掌握好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并严格按照无公害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执行,降低农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数量,以高效低毒等生物药剂为主,把病虫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并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规范,严禁园使用除草剂。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黄山贡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茶树栽培技术(五)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山东省茶业人聚集日照 探讨茶叶生产及越冬技术
11月7日,2013年山东省财政支持茶树越冬防护技术项目部署会在日照举行,来自全省8个产茶地市的百余名茶...
“名人论文”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文:普汉民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可谓举国之饮,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茶文化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和不断兴...
茶叶爱好者必知的茶叶保藏技术
对于一个喜爱饮茶的人来说,不可不知道茶叶的保藏方法。因为品质很好的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
【茶山箐茶区】1050亩栽培型老茶树
茶山箐茶主要分布在田坝乡民强村委会茶山箐村民小姐周围,中收点距县城110公里。山形以东西走向为主。...
福建永春县选出佛手茶品牌形象大使
永春佛手2012品牌形象大使选拔赛总决赛暨颁奖盛典永春佛手2012品牌形象大使选拔赛获奖者为把永春佛手名...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