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沿海食管癌高发地区危险因素以及发病趋势
应用领域:项目主要用于疾病预防和控制领域。对疾病病因研究和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监测最终是为了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其原理在于,知道了食管癌高发的原因后,课题组就可以针对病因采取流行病学干预。主要是两方面的干预,一是对有害的环境进行改造,二是通过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对疾病的长期监测即可以知道当地疾病的防治重点又可以为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因此,病因研究和疾病监测研究是疾病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主要内容:1.病因研究: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包括个人生活饮食习惯和行为,食物中亚硝胺,霉菌毒素、和营养成分等的含量与食管癌危险度之间的关联;2.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发展趋势的研究;3.建立基于全人群的肿瘤登记系统(包括所有部位肿瘤)。特点:曾在中国林县进行的关于食管癌病因研究成果为世界所瞩目。但因其气候、当地居民饮食生活习惯与潮汕地区差别甚大,所以林县关于食管癌的研究结论并不能全部推论于潮汕地区。南方沿海高发地区食管癌发病因素未见有系统流行病学研究。鉴此,对该地区食管癌高发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趋势与国内其他代表性地区的食管癌趋势进行了比较。发现吸烟、饮酒、以及潮汕地区居民特殊生活饮食习惯如鱼露、酸菜、饮滚烫的工夫茶、少吃水果等与该地区食管癌高发有密切关联。研究还表明,在中国其他地区已经显示不同下降趋势的同时,该地区食管癌仍高居不下。原因可能主要与该地区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变化不大有关。应用推广情况:该项目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它所揭示的危险因素可以指导卫生工作者在社区进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并有助于鉴别食管癌高危人群,以便对其进行普查和监测。目的是使人们认识直至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降低该地区过高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课题组已在该地区食管癌最高发的南澳岛进行了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