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日期:2012-02-03 浏览:318次 
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嗜铬细胞瘤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1-2%,以往在早期诊断、围手术期管理、良恶性鉴别等方面尚缺乏良策,如能解决这些难点,则嗜铬细胞瘤为可治愈的高血压。该研究经过近50年尤其是近5年的研究,提出较为完整的诊治方案,明显提高了其治愈率。首先,在国内率先建立血、尿间羟肾上腺素类似物(MNs)测定方法,与传统生化指标(如儿茶酚胺、VMA)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到90%以上,使生化诊断符合率从50%提高到接近97%,再结合MIBG等影像学方法,使诊断符合率提高到接近100%。其次,课题组提出瑞金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应用选择性a1受体阻滞剂,结合术中大量扩容,极好地解决了嗜铬细胞瘤血压波动大难以控制的难题,使术前准备时间从42天缩短为13.5天,大大减少了病人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鉴别还没有很好的指标,往往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造成终身遗憾。第三,课题组运用全基因组MLPA分析,发现恶性嗜铬细胞瘤ERBB-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者,且免疫组化也证实,原创性地发现ERBB-2可作为鉴别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分子诊断、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了依据。疑难嗜铬细胞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20%,包括双侧肾上腺占位、静止型、遗传性、巨大嗜铬细胞瘤等,在该院其发病率占40%,使该院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疑难嗜铬细胞瘤诊治中心之一。另外,课题组成功诊治一例罕见心脏嗜铬细胞瘤,突破了以往心脏嗜铬细胞瘤治疗效果极差、生存期极短的禁区;以及发现并命名国际首例法乐氏四联症-脏器转位-嗜铬细胞瘤复合症等。自1958年成功诊治首例嗜铬细胞瘤以来,已积累近1000例诊治经验,近5年建立嗜铬细胞瘤肿瘤库,已有150余肿瘤标本入库,并辅以临床资料、血样尿样、DNA和家系,成为国内最大的资料完善和内容祥实的嗜铬细胞瘤资料库,并初步形成全国嗜铬细胞瘤诊治网络。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转化型医学理念,从临床中发现实际问题,并进行基础研究,获得新技术和专利,再应用于临床,解决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治疗及良恶性鉴别等临床难点,明显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课题组通过多种形式推广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检测技术。共发表论文50篇,包括SCI-E收录5篇,被引用84次,论文收录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英文版《Textbook of Internal Medicine》,22篇论文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申请专利一项,获软件著作权一项。已培养博士和硕士共10名。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接受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医务人员共计1200余人。应用成果已推广至课题组外多家医院。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下一篇中脑多巴胺系统发育及神经元变性..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边茶有情
今之边茶,不再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专属饮品,还多了从砖茶变身为“茶砖”的新颖装饰品—&...
中国人品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
鉴别武夷岩茶
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九泡有余香、十二泡有余味。&rdqu...
鉴定与利用安吉白茶的特异性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采取边繁育、边研究、边开发的策略,对安吉白茶之特异性状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鉴定...
正宗西山碧螺春不容有假
正宗西山碧螺春有光泽,色翠绿带黄,其他碧螺春暗淡,但青里带黄,主要无光泽。碧螺春的特征色泽:正宗...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