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将可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不在福建武夷山地区生产制作的大红袍,不能称为大红袍!难道要改称“大红包”?这是一句玩笑话。但记者近日从汕头市茶叶行业协会了解到,部分茶商近期送审的大红袍茶叶被暂停检验,原因是大红袍将可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据了解,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颁布的有关茶的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目前有二十多种,包括有普洱茶、龙井茶、武夷岩茶等。各标准对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定义、产品分类、检验规则、包装、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大红袍是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其口感顺滑、茶味清香,颇受汕头茶客的喜爱。如若大红袍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则必须按国家标准,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即武夷山范围内的茶叶为原料,并在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
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目前确实有部分茶商申请的大红袍茶叶生产许可证(即QS生产许可)审查被暂停。其原因正是涉及地理标志产品。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的补充说明》中明确指出,“茶叶产品允许分装,但地理标志(原产地域)的茶叶产品不允许分装。”如果大红袍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那么根据规定,茶商必须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完成从种植、加工到包装的一系列步骤,才符合申请条件。也就是说,即使茶叶原料是取自武夷山的大红袍,但茶商若是在汕头本地进行茶叶精加工,则该品种仍不能冠以“大红袍”的名称。
因此,大红袍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会否出台,是影响生产许可证审查的关键因素。但工作人员也解释说,大红袍产于武夷山,即使出台新标准,也并不属我市的保护范围,具体情况不清楚。
链接
普洱茶早已是
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已于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此国家标准,普洱茶必须是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昆明、大理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名茶,普洱茶曾在商家大力炒作下“迅速蹿红”,市场上假冒品牌和粗制滥造的普洱茶大量涌现,严重影响了普洱茶的形象和产业健康发展。有识之士呼吁,应出台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但是,该标准也遭到许多茶商的质疑,认为涉嫌地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