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力量之火点燃 凤冈茶产业异军突起
在贵州茶界,你很难不碰到“凤冈”,也许不经意间,有人告诉你他是凤冈人;有外地人说,他的茶园在凤冈;有经销商说,他卖的是凤冈茶。而凤冈锌硒茶像一股生机勃勃的新鲜力量,挤入了那些“元老级”的茶品牌中,从籍籍无名到杀进贵州省三大名茶。
没有人能无视凤冈茶的存在,没有人能忽略凤冈茶业的力量。
走进凤冈,你能感受到它的非凡活力——这种活力体现在那些短时间内从荒山变成连绵起伏的茶园上,体现在茶农有机茶园的精心管理上,体现在企业全国各地推销茶品牌上,体现在^***努力进行产业建设上……
一年多以来,记者前后五次去凤冈,几乎每次都能感受到凤冈新的变化,一股子向上发展的激情:也许是茶农在探讨有机茶的肥料,也许是进行品牌整合,也许是延伸产业链条……每次都有新的话题,每次新话题都使发展更上一层楼。
正是靠着一种敢闯新路敢于突破的劲头,凤冈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力量之一 勇气
回顾凤冈县的发展史,连凤冈人自己都觉得家底很少,很薄:不沿边不靠海,没有大城市依托。没有大型工业,大家都是端着农业的饭碗吃饭。
县里可支配的最富饶的资源是青山绿水和大片大片富含锌硒微量元素的土壤。
“要想发展,就得找对路子。”县长廖海泉说。
他们的路子,就是种茶。
这条路子,困难重重:凤冈本身不产茶,旁边还有两个著名的老茶区湄潭县和石阡县。
同在一块土地上,同样是两个肩膀扛个脑袋,别人能我们也能。凤冈左瞧瞧右看看,被邻居的成功撩拨得心痒痒的。他们想干,想干得比别人好。
光有勇气和信心还不够,如何走对这条路子,县里很磨了一番脑筋。
1998年凤冈县委确立了“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几年探索与实践下来,2003年,县里决定把茶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产业:凤冈最大的优势是青山绿水和富含锌硒的土壤,再加上气候因素,种茶最能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致富。他们希望以此证明“绿水青山能变金山银山”,凸显后发优势。
“我们发展茶叶必须跟附近两个老茶区区别开来。跟在后面做一样的茶,没有竞争力,必须走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凤冈决策层达成了共识:坚持“高端运作、抢战先机”的发展思路,实行“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理念,“猪—沼—茶—林”生态茶园建设模式,采取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运作方式。
凤冈请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考察后认为:凤冈土壤中同时富含锌硒两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微量元素,世界少有,全国唯一,是上天赐予凤冈的“金不换”。
通过对自身土地和资源的认识,对市场的细致考察,凤冈找到了差异化竞争路径。
“富含锌硒的土壤种出的茶也是锌硒同聚。锌号称‘生命火花’给人以活力,而硒则可以抵抗多种疾病,号称‘抗癌之王’。”这样的宣传语出现在每一份凤冈茶的宣传册上,甚至当地埋头种茶的老农都会给外来者这样介绍。
精明的凤冈人紧扣“锌硒”大做文章。他们采取“有标贯标,缺标补标,无标建标”的原则,建设凤冈锌硒茶标准化体系。不仅制定了“凤冈县有机茶园管理”等办法,而且尤为注重“凤冈标准”的建设。
2006至2008年三年时间,凤冈富锌富硒茶,凤冈锌硒乌龙茶、凤冈春秋绿宝石省级地方标准,经省质监局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公告实施,三项标准的颁布实施,填补了贵州特种茶地方标准的空白。
凤冈锌硒茶被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获得35个国家级金奖,成功进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及多个国家馆,与国酒“茅台”同赴意大利亮相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
从此,锌硒茶便成为了凤冈区别于省内外其他茶区的标志,开始在市场上展示独特的魅力。
科学决策使得凤冈的茶产业发展呈现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