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当做龙年礼品热的时候,更应该想到是艺人的付出
当我们使用或欣赏优秀紫砂壶壶时,会感到赏心悦目,为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精致的工艺所感染,但是却很难得想到设计制作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是多么不容易。当他们确定好主题,筛选好泥料。开始动手制作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添加自己的意境,幸运的三天浑然天成,如果不行,也许半个月都要前功尽弃,令人惋惜。不过这也正是手工艺陶瓷的一个特点,为什么这么说呢?经过询问瓷库中国专家沈教授才得知,原来制作紫砂壶壶和工作一样,看似简单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可比工作更多了一份烦恼和担忧还有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比如火候,天气,还有身体状况,所以沈教授说:当我们看到紫砂壶茶具当做龙年礼品热的时候,更应该想到是艺人的付出。当然,不可能因噎废食,紫砂壶艺术还是要发展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为了体现艺人的不容易,沈教授说了艺人在做壶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供大家品析。

图:正品宜兴紫砂壶茶杯赤壁櫰古紫砂壶茶杯
沈教授说紫砂壶艺人的辛苦,在具体做法上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宜兴紫砂壶必须注意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茶壶整体是指主体的形象具有气势和神态,局部是指嘴把和盖及其装饰的协调统一,生动别致,融为一体。局部的装饰又必须服从作品的整体效果。重复的装饰必须放在入眼的视线中心。在疏密的关系上,要多而不繁,甚至密不通风或疏可走马,或以简托繁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品完美精致。
当然,大家都知道手工成型工艺的关键,这个是艺人最辛苦的。手工成型过程中的精加工,是指用竹片、明针、刀具以及用这些材质制作的专用工具,对已经加上劲、脚、嘴、把手的壶身整体,壶盖的茶具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它的作用一是由于紫砂壶泥料颗粒尚粗,成型时坯体表面呈现高低不平,在精加工过程中,用上述工具将坯表面凸起的粗颗粒向下挤压,并将坯体通身修整平整光润。这时在坯体外表形成了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而内壁面虽在打泥片时也受拍打,但只需仅稍事加工,泥料颗粒之间相对地比较疏松,在炼制过程中,表皮层容易形成一层较致密的烧结层,使产品内壁形成一定的气孔率。二是在于紫砂壶陶器造型别致多变。为了不使紫砂壶陶器沦为一般的釉陶,它的表面不施釉的,要使紫砂壶陶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治则资化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所有这些,除造型得体,成型得法外,最后还得通过精加工来求得。同时精加工也是提高坯体精确度的重要手段。例如沈教授制作的仿自然形梅桩壶,壶口既不是方型,也不是圆型,壶盖与其相配,合放壶口上吻合自如。由于运用了精加工这项技巧,使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微小,一般都小于0.5mm,这是其他陶瓷壶类无法做到的。(编辑: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