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放眼长期、拥有鉴赏力的收藏家才能笑傲艺术品市场
之前的金融危机其实对中国的影响相对小的,但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大家都意识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投资风险,因而希望资金有个稳定的去处,比如房子、艺术品这些保值、增值的东西。于是,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市场近年来就呈现出火爆状态。很多人收藏瓷器、唐三彩、花瓶,甚至是奥运纪念品等等。

图:易炳萱大师收藏艺术品手绘精品牛之魂艺术瓷盘
2008年以来,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绝对龙头——北京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103亿元人民币,201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估价13亿港元的24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接近20亿港元,创造了香港苏富比历年来最高总成交纪录。
这个市场畸形的地方在于,玩得起的人大多没什么品位,仅仅是把收藏当作暴利的通道,而那些有艺术鉴赏力、真心喜好的人却没有钱参与进去。瓷库专家认为,艺术品投资是一潭很深的水,背后不乏利益集团相互做托甚至勾结起来忽悠大买家,这也导致经常有一些藏家风头一时无两,但很快就会沉寂下去,难以持续在这个圈子里获益。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上不缺有钱人,但是这些人缺乏对艺术品最基本的鉴赏能力,一般都依靠身边的专家、谋士来判断要不要购买一个作品。这也造成很多大老板被专家忽悠,倾家荡产甚至负债买进赝品、次品的悲惨经历。对于那些依靠自己来选择艺术品的有钱人来说,则往往只买那些最贵、最有口碑的拍品。这倒不是说他们的品位与鉴赏力过人,而只能说是投资眼光独到,因为顶级的稀缺作品,一旦成交,若干年之内都不会再现身于市场。等到多年之后再流通时价值依然飙升,因为好的东西一共也就这么几件,所以基本上稳赚不赔。
比如,近年来宫廷收藏之所以兴起一股热潮,就缘于有钱人本身对艺术品鉴赏能力不强,他们通常相信,如果是古代皇帝把玩过的、敲有御用收藏印章的艺术品,代表了很高的水准,且是皇帝本人的收藏、流传有序也给收藏品增值,所以这类珍品绝对不会买错。瓷库专家认为大多数有钱人“只重利不重品质”的心态是不可取的。只有那些放眼长期和有底蕴的收藏者才能笑傲艺拍界,而视野短浅且有很重投机心思的投资者则大多只能“沉到江底”。 (编辑: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