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快速推进 提前6年实现目标
贵州茶产业快速推进 提前6年实现目标
入夏以来,凤冈县田坝村农民陈世友一直忙着在自己的茶园里采摘鲜嫩的茶芽,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茶园里一年四季都有事要做,春夏卖翠芽,秋天卖老茶,长在山上的茶园,还能搞茶园观光旅游,一年每亩收入达4000余元。”据了解,在贵州农村,和陈世友一样受益的还有贵州300万茶农,他们得益于财政部支农资金的扶持。
7月13日,记者在贵定县召开的全省2010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工作布置会上获悉。通过两年来的扶持,贵州总计利用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3.25亿元,完成18个茶产业项目县茶园面积89.83万亩,使全省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40余万亩,发展到当前的257.9万亩,提前6年完成省委、省^***提出的220万亩茶园建设目标。今年贵州省又新增普安、黎平、晴隆3个项目县,今后,贵州省共有21个产茶县成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县。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下达贵州省1.25万元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省财政厅及时同省农业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把群众最企盼的事情摆在了财政支持的首位。由此确定整合资金的投放范围和突出支持重点,一改过去支农资金使用上的“遍地开花”、“撒胡椒面”的分配格局,把“好钢”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形成了“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使用格局。
按照财政部“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整合资金、集中财力、重点扶持”的原则,贵州省选择了具有优势特色的茶产业作为支持发展平台,在支农资金整合的过程中,省财政厅还创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实行“省宏观指导,项目县自主选择”的管理模式。即省协助项目县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评审,只规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的重点环节,不规定资金的具体投入方式。各项目县可采取贴息贷款,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多种投入手段。项目资金的分配采取“因素算账、切块下达”的方式,即资金的分配按各项目县当年认领的茶园建设面积、贫困状况、工作绩效等因素,按一定的权重将补助资金切块分配到项目县;要求项目县以茶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整合各项支农资金投入。
在实施中,贵州推行以县为主的支农资金整合使用,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后的资金,直接打包、归类、切块下达到县,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并通过各种财政杠杆,引导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拓宽支农资金渠道。
通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贵州省茶产业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形成了产业规模,真正起到了让农民增收、让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作用。由于贵州省“以支农资金整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带动支农资金整合”的发展思路在茶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得以成功实践。在财政部对各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进行的综合考评中,贵州省进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