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二)
日期:2017-09-03 浏览:0次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二)

四、江西文化旅游的现状及特点

江西是著名的乡,如何将旅游经济与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使旅游产业获得持续的发展是我们要重点分析讨论的问题,目前江西文化旅游的现状及特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前景看好与文化底蕴低共存说起“旅游”,许多家庭都很感兴趣,由于其独特的旅游形式颇受大众欢迎,市场前景看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旅游”实质上仅停留在的外在物质形态,对于其内涵部分也就是精神形态方面则很难触及。现今高度竞争的社会,养成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上旅游团为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旅游活动往往行程安排很紧,没有时间安排大家静下心来,泡茶品茶,更别说观赏艺表演了。而真正的文化旅游一定要挖掘文化的深厚内涵,根据各景区特点设计不同事旅游产品,形成多层次消费,培育一批高品位的文化爱好者,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文化,以此推动“旅游”的发展。婺源是江西省近年兴起的旅游热点地区。2007年11月成立了江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8849万元。公司现有江湾、大鄣山卧龙谷、灵岩洞、李坑、晓起、思溪延村、彩虹桥、文公山、汪口、江岭、石城、百柱宗祠等12个精品景区,其中国家4^***旅游区六个,涵盖了婺源古村文化、田园风光和园风情旅游资源之精华。婺源县努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带动了全县旅游快速发展。但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园风情游仅限于在园观光、采摘叶、呼吸新鲜空气、喝品茗、购买叶做纪念品的阶段,停留在泛文化的浅层次。因此文化游在婺源起点低,规模小,设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游客来婺源以观光为主,婺源的景点门票收入是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婺源的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且缺乏文化的挖掘宣传,再加上旅游产品设计的单调,使得游客通常逗留天数为1.1天,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专业化公司较少,品牌意识有待加强文化旅游仅是旅游公司的小众产品。虽然文化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与文化相关的旅游线路却知名度不高。杭州的“西湖龙井很多旅游者耳熟能详,却对与“西湖龙井”相关的旅游产品知之甚少。国内的文化旅游市场不但产品稀少而且形式单一,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滞后,还没有打造出一条与文化相关的旅游产业链条。江西文化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旅游产品较少,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现在开展文化旅游项目的地区主要在较大的产区,这些地区虽然产业的规模较大,但是与相关的旅游产业规模却相对较小,没有形成专门开展文化旅游的大型旅游景区和旅游公司。

(三)文化游重“”轻“旅”,重“物质财富”轻“文化价值”我国的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大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也以GDP数量的高低作为^***绩效考核标准。文化旅游市场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对当地的经济提升作用不明显,因此导致各个层面都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忽视了与文化有关的旅游项目的挖掘。江西省文化旅游是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与文化有关的消费休闲项目不多,导致以为主的旅游收入赶不上产业经济收入高,所以文化旅游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将“文化”的丰富内涵植入到旅游项目中,从物质层面的消费转向到精神层面的消费,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五、关于发展江西文化旅游的思考

江西省文化旅游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行业发展态势上都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许多产省的文化旅游,都把文化旅游纳入了重点发展项目。世界上许多产国,如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开展了文化旅游项目,并取得许多成功经验。文化旅游是深受欢迎的专项旅游,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名胜旅游等诸多内容。借鉴中外成功的经验,江西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一)通过节会旅游带动文化旅游发展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会展活动,“以促旅,以旅促”,带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如“中国叶之乡”江西婺源于2008年5月28至30日举办2008“婺源文化节”,搭建业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展示婺源产业发展成就,打造“婺源绿茶品牌,开拓叶销售市场。江西省的资源十分丰富,且园大多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名胜之处,将自然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诗歌,神话、典故等)有机结合,正可满足都市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求。文化旅游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游览山、考察园、参观建筑,观赏俗、学习艺、品尝和购买名茶,欣赏歌、舞、戏,以及与相关的名胜、名人和文化事项。通过做大做强某一地区的旅游品牌形象,给全省产区旅游带来示范和引领效应。通过市场及游客的培育,使“节”的参与者从简单的游客变为对文化感兴趣的有心人。

(二)大力开发包含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目前中国各产区以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以欣赏、参与特色俗为主题的俗风情游。除了名茶文化游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文化游也十分受欢迎。以南昌为例:南昌市正在打造“中国水都”,给文化旅游发展带来极好的契机。“中国水都”既应是自然水系之都,又要是人文生态之都。和水关系密切,文化与水文化和谐相融。南昌市“洪崖丹井”景点有唐代“圣”陆羽评定的“天下第八泉”,红谷滩新区又有泊园老馆等装修典雅、文化内涵深厚的艺馆,凤凰沟景区还有万亩园。通过深度挖掘文化与山水的特色,开发适合广大人群的旅游特色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利用和宣传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叶内含成分丰富,有多种已被证明对人体有明显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的化学成份。它具有提神、健胃、帮助消化、减肥美容功效。通过树立“生态”、“放心”的良好形象,将生态游与文化之旅有机结合,使游客切身体会到的价值并产生认同感。根据文化的特征,可以设计各类文化旅游主题,如“文化美食”主题,举办宴(点)品尝节,推出一批餐饮特色宴会、菜肴和点,吸引游客到餐饮特色店用餐消费;“艺交流”主题,举行中外艺交流活动,为海内外艺爱好者提供艺交流的平台;“文化体验”主题,向中外游客介绍、展示、品鉴包括采摘、炒制在内的中国文化;“文化专题游”主题,设计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如文化寻踪游、道寻源游、文化工业游、都市馆游、农家馆游等系列文化旅游线路。通过这些主题的设立,使游客在这其中逐步理解当地文化的内涵,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从政策层面支持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带有很强的综合性,既具有文化产业性质,又具有生态建设性质,还具有文化创意性质。其多种属性都是当前^***倡导和支持的产业发展类型,应该给予政策层面和经济方面的大力支持。要把文化旅游列入地方可持续生态发展和经济转型提升的项目,作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项目,在计划立项、用地审批、土地占补平衡、信贷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现在,江西省泊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规划投入巨资在南昌建设“江西文化博物馆”、“江西文化博览园”和“文化精品一条街”,并且以朱权墓区为依托开发“皇”和古琴文化景区。这一项目,得到中国民俗学会艺研究专业委员会、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江西业联合会、南昌市文化产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该项目正在论证和规划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馆、一园、一街、一景区”的文化旅游龙头基地,并与南昌馆、叶市场、凤凰沟景区、江南仓等形成一条旅游热线,进而推动南昌市旅游的整体发展。

(四)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在全省已有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文化课程。通过培训班、研讨会、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在职人员从事文化旅游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培训。同时在现有的学、文化艺专业中开设文化旅游课程,让学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旅游的相关知识与服务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乎所有大专院校都没有文化专业,调查结果表明,较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相当缺乏。目前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开设了文化专业。多层次办学体现在既有普通高校教育系列又要有高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的主要思路是:①确立“面向旅游业,做大文章”的办学定位。根据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该专业的建设是以强化专业技能教育为导向,各科教学以实践技能为主体的办学路径。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和一技之长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课时分配上加大技能操作课时的比重,力求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上创新。③以地方对文化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关人才动向的社会调查,致力于文化优秀特色人才的培养,使文化专业的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④加大审评叶制作、冲泡、古筝、音乐、文化表演等课程课时的比重。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叶基础知识,而且要会识别各种叶,会动手制作各种叶,会表演各种冲泡技艺,会管理馆、楼,使学生既具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力。⑤进行文化教学方法实效与示范成果推广。

(五)加强省内景区与省外景区的合作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江西主要的旅游目标客户。这几大城市群本身都是都市旅游型的城市,江西高品位的“绿色”旅游对这些游客极具渗透力。江西旅游产业必须善于造势,善于抓住机遇,早日参与沪、苏、浙的旅游经济区域网络,并且打通与粤、港、澳旅游组织的关系。我们既要目光向内,发掘潜能,矢志不渝地做强绿色旅游,打响江西文化旅游品牌;又要针对周边不同状况,善于抓住不同的市场机遇,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总结

作为中国长三角的后花园,文化及历史底蕴深远的赣鄱大地,文化在江西默默地传播了千年。“寒夜客耒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新世纪应有的思维,传统产业及文化应通过与旅游产业经济的紧密合作,实现文化的弘扬及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厦门金砖会议召开在即:茶或将代..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文化|《北苑别录》全文|茶书典籍
赵汝砺著  序言  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日凤凰。其下直北苑,帝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
《煎茶水记》全文|茶文化|国学经典
[唐]张又新著约825年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
《十六汤品》全文| 中国茶文化
[唐]苏弇著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缓...
中国茶文化|茶疏全文|国学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朝钱塘人。清历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
茶经经典|大观茶论|中国茶文化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