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风光依旧
西宁自古以来就是内陆与西藏贸易的重镇。早在唐王朝在西宁以西30公里的日月山上设立了通往藏区最早的茶马互市,西宁因此而成为藏区与内陆进行茶马交易的贸易之都,西宁下属的湟源县丹噶尔古城也得以享有"小北京"的美誉。
如今,丹噶尔古城这座兴盛了千年的互市古都,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一座文化旅游名城,承接千年来的商业繁荣。
走在丹噶尔古城青石铺路的街巷里,各式闪亮的排灯照射着街道旁古香古色的各色商号,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商业兴隆的藏汉茶马互市时代。
自西汉以来,丹噶尔古城便成为商贸要地。随后,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宁市湟源县境内的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清朝中晚期,"茶马互市"逐渐迁移到丹噶尔古城,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之一。
街巷旁,一座西式风格的"仁记"洋行格外引人注目,门口一座身着西服、头戴礼帽的洋人塑像似乎还在欢迎远来的商客。
"这座英国商行是外国人在青藏高原设立的最早的一座银行,丹噶尔商业当初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湟源县旅游局副局长郭君说,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就有英、美、比、俄、德及京津商行相继在这里设立了新泰光、仁记、泰和、瓦里等八大银行,从事贸易中介的"歇家"就多达4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