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
日期:2014-03-20 浏览:751次 
论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 摘要:最早记述紫砂壶陶刻记录的是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壶罐上的五字草书“且吃,清隐”。孙道明的五字草书开创了紫砂壶陶刻装饰的先河(摘自徐秀棠《中国紫砂壶》)。紫砂壶陶刻是作者用钢制小刀在紫砂壶器上以刀代笔所作的书法、绘画等艺术。 最早记述紫砂壶陶刻记录的是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壶罐上的五字草书“且吃,清隐”。孙道明的五字草书开创了紫砂壶陶刻装饰的先河(摘自徐秀棠《中国紫砂壶》)。紫砂壶陶刻是作者用钢制小刀在紫砂壶器上以刀代笔所作的书法、绘画等艺术。自明代开始.一批具有书画功底的陶刻艺人不断丰富了紫砂壶陶刻的用刀技法,特别是清代的陈曼生.“西冷八大家”之一,书画、金石功底深厚.篆刻技艺十分精到.在紫砂壶陶刻上更是游刃有余。以后的陶刻名家有朱石梅、瞿应绍(子冶)、梅调鼎等.他们的陶刻作品虽各有其长.但共同的特点是富有书卷味、金石味,意趣横生,耐人玩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对紫砂壶陶刻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陶刻作者如果不加经营,或是仅以师传的稿本抄录摹写,在壶或花盆上按样翻刻,忘记了不同的创作对象应有各自的形态、深度和空间的谋划,就不能求得施艺载体和画面的统一、和谐。也不能表达作者内心想表达的思想、意境,更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高水平陶刻艺术品,而只是一件普通商品。”这一段话讲得非常好,它的要点就是说,一名陶刻作者如果掌握的知识有所局限,即使他的刀法用得再熟练.其陶刻作品也进不了艺术品的行列。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上下功夫呢? 512具备较高的审美眼光学好美学,探求规律。美学是研究和探讨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规律和原则的科学。紫砂壶壶造型和装饰经过历代紫砂壶艺人的传承和创造。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许多经典之作其形态是美的。但其中美的规律性和怎样掌握美的原则的问题,值得我们思索、探讨。如果能发现和掌握其中的规律,它就可以反过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如在美紫砂壶(商海钩沉)。紫人写小说弘扬紫砂文化紫砂壶工学领域有个世界公认的黄金律,它是连贯调和与节奏的一种数的法则,也称为黄金比,是一种理数可计算的比例,又称为黄金分割法,它的比律为512:512.65128,把它简化可得出2:3、3:5、5:8、8:5123等近似比值。在艺术的各处领域都有应用黄金律的实例,例如已故上海著名画家唐云先生生前收藏的八把“曼生壶”,其中的“笠荫壶”(又称台笠壶),壶铭为“笠荫喝,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铭文为一字一行,每个字都安排在壶可饰面偏上的位置,如果把壶面(可饰面)分为5等分,从上至下按2:3的比例画一条线.该线基本穿过每一字的中心位置。在另一把“石瓢壶”上,壶的铭文为“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铭。”铭文为两字一行,从上至下按2:3的比例画一条线.其线基本上从两字的中间穿过(见《曼生遗韵》,唐云艺术馆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由于壶铭的位置安排得符合黄金律。人们在欣赏壶铭时感到分外的惬意,增添了该壶无尽的美感.这也是“曼生壶”魅力所在的原因之一。美学有其最基本的规律.但是当创作进入到了一定的高度时又不必拘泥于这种规律.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又必须打破规律,以达到新的和谐和新的美感。2具备过硬的书画功底,灵活应用,举一反三陶刻艺术不能照搬他人的东西,这就要求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对于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中国美协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理事张旭光用了四个字作了概括:“到位、味道。’’“到位”,就是临摹古人、今人的东西要临摹到位,不仅大体上要形似。神亦应似,就是局部细微处也要似,这才算是“到位”。至于“味道”,能到位后就要变,加入自己的东西,要化为自己的笔墨神韵,耐人寻味,给人细品能品出美的味道来,这才是艺术的真谛,要达到这一境界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在这一方面,老一辈的陶刻艺术家任淦庭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明末清初,由于紫砂壶壶声誉月兴日隆,一批著名书画金石家都参与到紫砂壶陶刻行列,他们有崔克顺、陈研卿、沈端田、卢兰芳等。卢兰芳的弟子任淦庭青出于兰胜于兰,在紫砂壶陶刻界独树一帜。任氏的陶刻卓尔不群、影响深远,他兼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正、草、隶、篆皆能,特别是他的草书婉转流美,达到了人书俱老、心手双畅的境地。把他的陶刻作品与历代陶刻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绝不逊色,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任氏的作品也像那壶中的香茗,苦中有余甘,回味无穷。正因为他博览群书、不忘修炼,学习传统至精至深,所以化为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后.给人以浑然天成、百看不厌之感。3具备对载体的总体构想能力,因材谋篇,锦上添花用于紫砂壶陶刻的每一把壶,就像是一幅幅微缩的可供书法或绘画(或书画兼有)的载体,对每一幅作品都要认真对待。起稿时,应反复观察载体形态,下笔要注意字形(画面)的大小合理,行笔快慢得当,注意提按顿挫、疾徐转换、疏密聚散等处理,用笔不能游滑,要留得住笔(因壶面非常光滑,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点、线之间的衔接、呼应,线面之间的变化、协调,力求意到、笔到、刀到,意在笔先。用刀时要善于体现用墨的效果.也可适当调整勾画时所产生的个别不足,刀法有顺、逆、迟、速、拖、刮、点、戳、双刀、单刀、复刀等,丰富多变的刀法应用,只有把所写、所画的意境表达出来,以刀代笔才能刻出中国书画的特殊效果。在画面的构图上,主次、虚实、对比、呼应要全盘的考虑.犹如行军布阵,安排得当才能真正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4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博观约取,意味深远紫砂壶壶是可以把玩的艺术品。陶刻的作用,增其意趣、韵味十分重要。陶刻的意趣,在于作者对万物感悟所引发的奇思妙想,如书法飘逸者,见儒雅之趣;厚重者,见豪放之趣;用刀迅疾者,见爽利之趣。作周鼎汉钟,见高雅古朴之趣;作梅、兰、竹、菊、松、柏,有君子之风、孤高不群之趣;作花草、瓜果、禽鸟、鱼、虾、虫、蛙等。见生活之趣。意趣之生在于作者的文心修养,可从读书中来,从读古人的书法名篇、图画名作中来,用心观察人间万物,触类旁通,吸取、掌握更多知识才能信手拈来,作为陶刻的素材.“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陶刻的装饰风格上忌繁复堆砌,需朴素自然,要能表达意境。古人云:“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才是陶刻谋篇用刀的至理。在简中求韵、简中求趣,才能使观者赏心悦目。自己在陶刻的创作过程中,往往对载体要观察很长时间,反复琢磨后才下笔下刀,目的就是考虑怎样以陶刻来增添载体的美而不是破坏载体。少字数陶刻“和鸣”(见图512),有古代摩崖石刻厚重之趣;苏东坡词《风栖梧,荆溪写景》章法开合、行列揖让,结字大小错落,得行云流水之趣(见图2);“松鼠虬松图”(墨稿),见自然天趣场景变化之清新自然、活泼灵动之趣(见图3);钟鼎文(墨稿)“康宁不取金樽酒,务艺唯怀宝鼎文”,取古朴旷远之趣(见图4)。总而言之,练就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包括读各种书。读书可以使人明理。可以使人思想更加敏锐,修养更师"相约西子湖" 紫砂壶壶刻上了西湖十景”加深厚,心胸更加宽广,对艺术的感悟更加深刻,从而流露在作者笔下(刀下)的作品必然会显现一股文雅的气息.反映出文人的风貌,这应该是每一位陶刻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
Tags: 陶刻 艺术 功夫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梅子韵缘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宜兴紫砂初探 下一篇用现代审美理念展现紫砂筋纹之美..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艺师 把喝茶演绎成艺术盛宴
   武汉的茶楼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优雅的环境、别致的格局,成为朋友聚会、商务会谈优先选择的场所。...
工夫茶和功夫茶
  与中国人谈起居家过日子,常会提及“柴米油盐酱醋茶”,仿佛日子的人间百味尽含在这七种东西里了。...
如何选购现代艺术陶瓷
如何选购现代艺术陶瓷,可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行家认为,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陶瓷艺术修养,要学会鉴别...
紫砂艺术品欣赏
紫砂艺术品欣赏精美的紫砂壶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
一位篆刻艺术家的茶之恋——访著名篆刻家骆芃芃(图)
著名篆刻家骆苖苖  知道骆苖苖这个名字,是她2000年出版的《中国茶馆》一书。后来,在茶界的一次研讨...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