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曼生壶”及陶刻装饰技艺
日期:2014-01-24 浏览:575次 
论文人“曼生壶”及陶刻装饰技艺 摘要:“曼生壶”是陈鸿寿在溧阳时倾心于紫砂壶,公余闲暇,他构思出样,由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友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指导撰壶铭并书刻,世称“曼生壶”。 谈紫砂壶陶刻,不能不提陈曼生和“曼生壶”。所谓“曼生壶”其始作俑者乃清朝著名文人陈鸿寿(512768—512822),号曼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浙江钱塘人,是著名书画、金石家、篆刻家。他同黄易、赵之琛等并称“西冷八大家”,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他曾在溧阳任过三年县宰,看过陶工们的制壶场面,甚觉有趣,由此喜爱紫砂壶器。那时候宜兴制壶高手以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三兄妹最为出名,于是陈鸿寿手绘十八壶式,与杨家三兄妹合作。创作出闻名一时的“曼生壶”。 我们今天所能欣赏到的“曼生壶”一般都在壶底钤有“阿曼陀室”铭款,把下署“彭年”印章。这不能视作陈鸿寿与杨彭年两人的作品,事实上,为“曼生壶”作铭的除曼生本人之外,均是他幕中友人如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人。制作者也不是仅杨家三兄妹,“曼生壶”的创作班子,实则以陈曼生为领衔,由文人、藏家和陶工共同参加的紫砂壶壶艺术兴趣小组。这种由文人参与的紫砂壶制作方式.早在明末时期就已出现,而将紫砂壶茗壶与诗、书、画、印等艺术相结合的风气,的确是经陈曼生之手开拓推广的,这种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今天。 “曼生壶”是陈鸿寿在溧阳时倾心于紫砂壶,公余闲暇,他构思出样,由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友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指导撰壶铭并书刻,世称“曼生壶”。陈曼生对紫砂壶最大的贡献应是构思设计了一批简约、古朴、具文人意味的壶样,而铭文书刻成为其构思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体的,不能分割,他的壶不刻铭文就会觉得不完整。他的参与提高了紫砂壶壶的艺术品位,将壶与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尽管传世“曼生壶”是否是曼生亲自操刀。你最多只能臆测而已。而“曼生壶”仍为人们喜爱。他的创作理念仍影响着很多壶艺家和陶刻家,因此陈曼生于紫砂壶功不可没。 “曼生壶”的制作水平高超,造型精美古朴、百看不厌,其铭文更是典雅,语言优美,耐入寻味。唐云先生藏的几把“曼生壶”铭文分别是:“笠阳日曷,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不肥而坚,是以永年”等等壶友分享保养心得。南京博物院藏“曼生扁壶”,铭文为“止流水以心怡”。这些铭文似微言含深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名人雅士将金石、书画和紫砂壶结合在一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曼生壶”,有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壶。成为一种寓造型、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的紫砂壶壶独特风格,世称“曼生壶”.也因其铭刻需要更大的壶面来支持,所以几何形体的紫砂壶壶被创作珍品危机之下逆市而上出来。以备铭刻需要,如“石瓢壶”、“曼生提梁壶”。“曼生壶”之所以如此享有盛名。不仅是因为它出自名人之手,诗、书、画、印合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韵,更在于它将诸种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紫砂壶壶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令后人叹为观止。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这些都是与壶赐给中国文人的独特抚慰。自古不离壶,壶则以紫砂壶为上。宜兴的本山土砂可以发真之色香味,天下入爱之甚多。陈曼生不爱金银而痴迷紫砂壶.说到底还不仅仅是释放自己的才情。而是在壶中寻求某种精神寄托。林语堂曾经说过,捧着一把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一把小小的壶里,融会了儒、道、佛家思想的精华。 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铭刻已然成为紫砂壶壶装饰艺术中最主要的装饰形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诸多艺术为一体,形成了紫砂壶壶的装饰工艺,增加了紫砂壶壶的艺术感染力。 镌刻技法有两种:刻底子和空刻。刻底子是先把字画底稿用毛笔绘在紫砂壶泥坯上,然后运刀依样刻出;空刻是直接用刀在泥坯上刻出字画来,握刀如笔,强调指腕用力。此时便会使用两种陶刻刀法:双入正刀法和单入侧刀法。双入正刀法是在紫砂壶壶泥坯上先书画,再雕刻。每刻一笔则饰以两刀,中间剩余泥块,用刀口刮平。单刀侧入法则是用平刀刻法,在紫砂壶壶坯上直接下刀,不先作画,俗称空刀法。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刀方法,这些都可以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凸显各种字体的精彩。一般运刀时有划、竖、撇、踢、捺五种方法,划,刻刀先下后上;竖,刻刀先左后右;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捺,刻刀先上后下。刻画时,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笔势连贯,以显示刻绘的神韵。 陶刻装饰方法一般分成:清刻、着色刻、阳刻、阴刻、沙地刻。根据紫砂壶壶器型不同、刻绘主题思想的不同,施以不同的刻绘,彰显最能突出效果的铭刻。清刻和着色刻,顾名思义一种是不加工染色.一种是沾上颜料进行的刻绘。阳刻是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凸”出来,结合平刮和沙地刻;阴刻就是要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凹”下去,结合单刀、双刀、沙地等刀法来表现。沙地刻法,就是用刀尖一点点的挑琢出来,使其像沙地一样。另外也有一种叫做描边剔泥的方法,是显示特殊艺术效果的:先以细刀描出轮廓边,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其中的部分。 陶刻与紫砂壶壶坯的干湿度也有关系,根据干湿度。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刻法:(512)写泥刻款:在紫砂壶壶泥坯还含有20%的水份时,就以圆钝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写;(2)湿泥刻款:紫砂壶壶泥坯近于干硬状态时.即以锋利的铁刀进行雕刻;(3)干坯刻款:紫砂壶壶泥坯基本干燥后,以毛笔绘墨稿,然后用钢刀依着笔画进行雕刻。 陶刻最重要的是自己灵活变动.以适合多变的紫砂壶形体和表现各种不同的主题。作为一名优秀的陶刻者,在掌握陶刻传统手工工艺时,必须还要融汇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美学观点。
Tags: 文人 陶刻 装饰 技艺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鲁迅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论紫砂壶的造型设计 下一篇论宜兴紫砂陶为物质生活开辟的情..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名人论文”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文:普汉民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可谓举国之饮,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茶文化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和不断兴...
“名人论文”芳村茶叶市场面临二次创业挑战
文:吴操文芳村,历史上以花闻名于世。唐代就有“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的诗句。花,是芳村一个传统...
石铫壶"曼生铭"杨彭年制(清)
石铫壶'曼生铭'杨彭年制(清)清朝中叶至清末,紫砂壶艺由于文人的参与和提倡,在造型与装饰上都出现了新...
曼生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曼生是一位在书画、金石、文学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篆刻被后世尊为“西冷八家”之一,...
什么是曼生壶
曼生十八式曼生壶是由文人题刻的一种紫砂茶壶。清代“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善书...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