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捐赠文物精华展 喜迎文化遗产日
日期:2010-06-11 浏览:723次 
深博捐赠文物精华展 喜迎文化遗产日

人面镇墓兽(唐代) 

彩绘天王陶俑(唐代)

唐三彩骆驼(唐代) 

唐三彩白马(唐代)

工作人员昨日布展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深圳在这个节日里将推出的系列活动中,即将于当日开展的《大善之美——深圳博物馆藏社会捐赠文物精华展》是最大的亮点。

博物馆体现着市民的文化福祉,而文物又是支撑这个福祉的灵魂,深博今天能有这样丰富精美的藏品展示给市民,社会各界、海内外贤达的捐赠,功不可没。这个展览里面的文物,或出自著名学者商承祚及其家人的捐赠,或出自邓拓夫人丁一岚女士的捐赠,或出自美籍华人司徒倩女士的捐赠,或出自日本某大企业的捐赠,展品尽善而尽美。尤其最后者,是今年春季刚刚完成,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国内文物捐赠事业中,是不多见的。记者昨日提前探访该展,寻找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日本送来古瓷有内情

在社会捐赠展的瓷器橱窗里,将陈列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41件(组)、三级文物6件,其中战国陶嵌泡钉双耳壶品相绝好,为稀世珍品;唐三彩中,愤怒威猛的天王俑、造型强健的三彩马和骆驼,尤其是那匹三彩白马,通体施白釉,配绿釉马鞍,实为世间珍品,“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开始,市民可以尽情饱览。将展出的瓷器,均来自日本某友好团体的无偿捐赠,如果加上库房所藏,捐赠总数为263件(组),国家一级品20件,二级品73件。

非常偶然的“对接”

这批东西怎么就捐给深圳了呢?深圳博物馆馆长给记者讲起非常偶然的“对接”。

2009年10月,在日本的“日中交流协会”某负责人打电话给自己的老同学、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日本有家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他们想将自己收藏的中国瓷器无偿地捐献给中国,你们深圳想要不?”叶杨想到,日本大企业有由来已久的收藏文化,他们藏的东西一般都不错,如此说来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怎么会不要呢?叶杨爽快地答应了,“要啊!”

11月,深圳一行四人赶赴日本,同大企业接上了头。

不要钱,不留名

日本该企业负责人透露了其中的内情,这批东西收藏数十年了,是企业老板的最爱和痴迷所在,老板退休后,企业董事会经过认真商量和研究认为:这批瓷器产自中国,应该捐给中国,让它们回归故里。而中国有那么多大中城市,捐给哪个城市为好?不知道。于是就联系了“日中友协”,“日中友协”再联系叶杨,于是这批瓷器和深圳的缘分就这样结成了。

那就看看吧,东西究竟怎样?企业负责收藏的人一件件地拿出来让深圳客人看,这几位客人都是陶瓷方面的行家里手,一件接一件地看,禁不住心花怒放——尽是好东西,精美绝伦,怎么不要呢?

给点钱吧?日企的回答是:“一分钱不要,运费也不要你们掏,全程护送到你们博物馆的家门口。”但日企最后提出唯一的条件:“千万不要露出我们企业的名字,切切!”

“珠”也好,“椟”也妙

我们有“买椟还珠”的成语,讲的是匣子绝妙的意趣,终归看重的是匣子。那么这批瓷器如果是“珠”的话,那么珠好,其匣子也妙。

转眼间就是今年的3月,来自日企捐赠的瓷器,由大货柜车转运,终于拉到了深博的门口,这是4个原装专用的大箱子。记者亲眼看到了这箱子,感觉其牢固、考究、精致。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介绍说,这个大箱子可不一般,针对日本多地震的自然环境专门设计的,结实无比,抗压、抗撞,箱子内里又有吸附设备,不管大箱子怎么晃,内里装瓷器的匣子纹丝不动;而瓷器呢,每件有专门、定型的外套,外套如手套、袜子箍在手足一样,富有弹性,外套是白色真丝的,紧紧地保护着瓷器,然后才是放置在匣子的内模里,合上匣子,便是牢不可破;而匣子呢,是白色木质的,有人说匣子的木材出自日本特产的桐木,这种材质保温、吸潮、释潮、防蛀。

匣子这个“椟”固然好了,瓷器这个“珠”如何?经国家和省的古瓷器专家一致鉴定,几乎件件上乘,国家一级就有20件,二级73件,余下的是三级。一位国家文物鉴定专家这样说,“我亲历不少文物捐赠的盛况,一下子接收这么多好东西,还真没见过。”叶杨感慨地说,这是多么大分量的捐献啊,要知道,深博自建馆29年来,多方奔走,各处募捐,馆藏一级文物才25件,这一次几乎翻了一番,家底一下子厚实了,有更多的好东西给市民看了。

文物来自全球购买

“东西好归好,但它们的来源怎样?是不是战争期间从中国掠夺去的?”记者直言不讳地提出这个问题。叶杨十分肯定地说:“不是,我们已经调查了解过了,件件有出处,全部瓷器是这家企业战后数十年间在全球文物市场上购买得来的。”

任志录补充说,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他们的国民开始富有了,不但涉足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更游弋于世界各地大的文物市场,巨资搜购了许多文物精品,比方欧洲的油画后来在市场上如此昂贵,不是欧洲人把价格炒上去的,而是日本人的疯狂炒作。在当时以至于后来持续一段时间,能够收藏文物精品就成为日本一些大企业的风气,这批瓷器应该是这个企业在那个时代积攒下来的。

回忆商承祚家族的捐赠

商承祚先生(1902—1991)出生于广东番禺,好收藏文物,主张“藏宝于国,施惠于民”,他的大量藏品就捐赠给了深圳。博物馆的黄诗金昨日向记者回忆起捐赠的由来。

1988年11月,深圳博物馆举行落成揭幕仪式,年事已高的商承祚先生应邀,在其子陪同下,携其墨宝为贽,来到揭幕式现场志喜。在座谈会上,听了众人关于博物馆发展的设想后,商老深切体察到深博的难处,当众对儿子吩咐道:“深圳博物馆的东西太少了,回去以后你把东西整理出一部分,捐给深圳。”其子连连答应。于是,一个对深圳文博事业影响久远的捐赠计划,在这个座谈会上父子俩拍板了。

1991年5月12日,商承祚先生与世长辞。他生前砥砺自己并告诫家人的话总是“藏宝于国,施惠于民”,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留有这样的箴言:“文物藏之子孙,莫若藏之国家。藏之子孙,难免散失;藏之国家,万无一失。”于是商家姐弟三人在父亲过世后就达成共识,最终要实现父亲的遗愿。

黄诗金说,从那时开始,我就同商承祚家联络,因为其家藏巨万,弄出条理来就颇费时日,到了1992年,第一批以书画为主的241件文物到了深博,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大家来深鉴定,认为书画均属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名家精作,定出国家一级1件,二级9件,其余定为三级。随后又有四批,总共555件,书画为大宗。

这次“文化遗产日”要展出的,是其捐赠的精品。如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的草书《晚晴赋·荔枝赋》合卷,名末清初书家王铎所写的行书五言律诗轴,清乾隆广东籍画家黎简的《奇峰古刹图》等。

看到孙中山家族文物

昨日在展览布展现场,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还向记者介绍了孙中山家族三世文物。

美籍华人司徒倩是孙中山次女孙婉的干女儿,她保存着孙中山家族三代人——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敏、二女儿孙婉及二女婿戴恩赛、外孙女戴成功等人的各类生活用品及收藏品,包括照片、信札、证章、书籍、文具、瓷器、珠宝、丝织品等,其中既有孙中山的^***伴侣陈粹芬与孙氏家族的合影,也包括孙中山的女婿戴恩赛同^***、孙科等往来的亲笔书信,还有孙中山外孙女戴成功与宋庆龄、^***、廖承志交流的信札和照片。她希望把这批成套的文物捐献给国内。

2006年10月,在国家博物馆的一位专家介绍下,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深圳市文管办副主任刘涛到美国洛杉矶见到了司徒倩,接受了她的捐赠,这批文物才运到深圳博物馆,这次展览精选了孙中山家族三世民国时期的居家成套文物100余件,供市民参观。任志录评价说,民国时期的文物,基本是散乱的,不成系统的,像这样成套的居家用品,非常难寻,可以说这是全中国唯一的民国时期上流社会居家的成套文物,透过它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的风貌,复原那个时期的历史,有很丰厚的文物价值。

邓拓夫人捐画往事

这次《馆藏社会捐赠文物精华展》中,有邓拓夫人丁一岚女士捐赠丈夫生前的书画。记者注意到,在其所捐的明代陈淳的《花卉图》的右下角,有个“邓拓欢喜”的方印,表明这幅画是邓拓曾经的收藏。深圳博物馆前馆长杨耀林昨日告诉记者,那个印是邓拓先生的藏印,这幅画和其他35幅馆藏,来自邓拓夫人的捐赠。

杨耀林介绍说,1984年博物馆已经开始筹建,考古队副队长、馆里的顾问莫稚先生是有相当经验的文物工作者,他告诉大家,博物馆要先有文物,有好东西,那是馆的灵魂,光靠深圳地下出土的远远不够,要出去找有实力的大家去“哀求”文物。

莫稚在广东甚至全国的文博系统非常有人脉。广州有个书画鉴定大家叫苏庚春,是莫稚的朋友,苏和北京的画家唐云交情甚密,而画家唐云又和邓拓及其家人有过书画方面的交流,莫稚联系苏庚春,苏庚春联系唐云,三个人到一起商量,深博几乎没什么家底,应该和邓拓夫人商量商量才好,她那里东西不少。最终由唐云出面,跟邓拓夫人丁一岚“要”,丁一岚是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这时她正想着把邓拓遗留的文物捐给博物机构,听到深圳文物事业的简陋、寒酸,丁一岚动了恻隐之心,回绝了其他文博机构的要求,最终雪中送炭,决定把邓拓生前的藏画全部赠送给深圳。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平和县博物馆克拉克瓷展 庆祝第五.. 下一篇中国美术馆藏“中国扇面画展”在..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书典籍|《茶谱》全文|中国茶文化
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崖、石花等,其茶饼小,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  眉州洪雅、昌阖、丹...
茶文化|《北苑别录》全文|茶书典籍
赵汝砺著  序言  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日凤凰。其下直北苑,帝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
《煎茶水记》全文|茶文化|国学经典
[唐]张又新著约825年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
《十六汤品》全文| 中国茶文化
[唐]苏弇著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缓...
中国茶文化|茶疏全文|国学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朝钱塘人。清历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