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茶叶行情]中国茶业的发展 令人耳目一新

[茶叶行情]中国茶业的发展 令人耳目一新

一、中国茶业成就辉煌


 


       从我国茶业总的来说,党和政府对茶业采取了全方位的、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茶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茶业得到全面发展:产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内销需求旺盛,出口不断扩大,茶叶市场兴旺,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一)从老概念“1、2、3、4”向新概念“1、1、2、3”转变 二十世纪末以来,人们习惯以“1、2、3、4”来概括中国茶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其含义就是:“中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二,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三,茶叶出口值及出口平均单价居世界第四”。如今这个老概念有了较大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产量、出口量、出口值发生的较大变化,现以2007年数字作如下分析: 1.面积:2007年160万公顷(2400万亩)居世界第一。2007年比2006年(145万公顷,2175万亩)再增10.3%。 2.产量:2007年110~115万吨,比2006年(102万吨)增加8~13%。名优茶生产是其中一大亮点,在很多地方出现“二八现象”,即占20%的名优茶产量占80%的茶叶产值。从全国总平均来看,2007年全国名优茶产量43.5万吨,占总产量的38.2%;产值240亿元,占总产值的80%。 3.出口:出口量居世界第二,2007年出口量28.95万吨,比2006年略有增加。出口金额6.08亿美元,比2006年突破5亿美元后大幅增长11.2%,再创历史新高。出口单价2.10美元/公斤,比2006年1.88美元/公斤增加11.7%,从2006年世界四大茶叶生产出口国平均单位出口价格(每公斤/美元)来看:中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1.88,已非常接近印度(1.90%);与肯尼亚(2.09)相差不大,低于肯尼亚10%;与斯里兰卡(2.64)相差较大,低于斯里兰卡29%。中国2007年出口平均单价,从种种迹象看来,有可能超过印度、肯尼亚,成为居世界第二或第三,其中主要因素是中国不断优化出口产品茶结构,加大绿茶、特种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出口比重,减少红茶出口。这样,上述“1、2、3、4”的老概念,就逐步演变为“1、1、2、3”。 4.内销:从绝对量来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销售市场,2007年,我国茶叶销售量80万吨,比2006年(66万吨)增加21%;销售金额达320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250亿元)增加28%。


 


      (二)“品饮与速饮齐飞,茶业共长天一色”打造中国茶业新的辉煌 在这里,我曾借鉴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古文观止》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寓意于我国“品饮”与“速饮”的跨越式增长的实际,把握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打造我国茶业新的辉煌。(详见丁俊之:“品茗与速饮齐飞 茶业共长天一色”。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茶产业发展论坛学术论文,2006年6月)实践证明,我国茶业总产值要取得跨越式大发展,不能只靠茶叶的第一、第二产业,而要启动第三产业的全方位运作,延长茶叶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茶业有了大发展是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十多年前(1995年前)我国茶业总产值长期年产值100亿元人民币上下,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第一产业(茶叶栽培、加工)向第二产业(茶饮料、茶叶深加工)和第三产业(茶艺馆,茶文化产品等)延伸扩展,产值增幅,从上世纪末的100亿元人民币上下发展到现时(2007年)的700亿以上(750亿,其中干茶300亿,茶饮料300亿以上,茶具及茶文化产品约150亿)提高了茶叶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打造了中国茶业新的辉煌。


 


      (三)绿茶、乌龙茶、普洱茶构成中国茶市的“三足鼎立” 2006年以来,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三分天下,主导中国茶市,普洱茶成为茶界新宠,普洱茶热升温,2008年转向理性发展。与此相对应,浙江、福建、云南三个产茶大省各有千秋: 一是:浙江省2006年产值56.13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绿茶),出口值2.75亿美元(主要也是绿茶)居全国第一。2007年出口绿茶16.05万吨,金额3.03亿美元,占全国绿茶出口总份额70%以上,保持了绿茶出口龙头地位。 二是:福建省连续多年蝉联总产、单产、良种普及率、特种茶数、茶类发祥地、茶树良种数量、销售总额、市场占有率、商品比较优势、茶产业集群(集聚)优势等十大指标的全国第一。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五个国家级茶名牌中,有四个在福建(安溪铁观音、天福茗茶、安溪八马、安溪日春)其中三个在安溪。2006年安溪108万人口中涉茶70多万人,涉茶行业总产值50亿元人民币,安溪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56元,其中70%来自茶叶。年出口乌龙茶达7000多吨,创汇2000多万美元,占全国乌龙茶出口的1/3。安溪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主要是来自茶业。 三是:云南省,茶业是云南衣食万户的产业,涉及108个县,涉茶人口1000多万,占云南人口的1/4,贯穿于第一、二、三产业,与烟、药、花并为特色支柱产业,普洱茶产值约占云南茶业产值的70%上下,普洱茶产业关系到云南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2003年以来,由于普洱茶增产增收,很多产区茶农脱贫致富。2007年云南省茶叶总产量17万吨左右,其中约有10万吨(占总产量58.8%)加工普洱茶,普洱茶增产幅度达到30%。


 


     (四)2008年春茶,总的来看,受冰雪及汶川大地震影响不大,综合各方面信息,预计2008年春茶产量大约为65万吨,比2007年下降5%,春茶的平均价格比2007年同期上涨10~15%。(主要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2008年春茶产销形势分析)


 


 二、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茶业成绩辉煌,但也存在着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名牌效应,我国茶业不可忽视的“软肋”


 


       我国茶业长期以来,存在着“名茶优势,名牌弱势”老问题,现在我国茶企业很多,品牌也不少,以云南普洱茶企业为例,迄今有茶企业大大小小15000多个,品牌1000多个,但叫得响的没几个。 从品牌角度来考量我国的茶业经济,品牌将对中国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相当于发动机的作用。 品牌不等于名牌,要打造响当当的名牌,要做足功课,安溪铁观音已进入品牌阶段,云南普洱茶已迈向品牌的征程。


 


 (二)破解普洱茶市场风波带来的困局


 


       从2003年起“普洱茶热”不断升温,2007年4月以前达到“史无前例”阶段,2007年4月20日以后的普洱茶市风波,固然是发展中的问题,本来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人为炒作过甚”,也是市场营销不成熟的暴露,今后要吸取教训,我对普洱茶前景乐观,因为普洱茶具有“三大优势”:“内涵丰富,保健显著,利于存贮”和“一大支柱”:“厚重的文化底蕴”它不会因这次“风波”而消失,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不是全错了,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理念,意味着普洱茶在存储空间上,较其它茶(如红、绿茶)更为宽松,收藏得法,不仅保质而且可以增值。普洱茶要正确定位,云南省领导已要生产部门及时调整茶类生产结构,以针对国内市场上普洱茶库存量较大的问题。同时要拓展市场,切实抓紧品质标准化,以工业化破解生茶自然后发酵和加速发酵的技术难题。总之,要全方位的开拓进取。


 


 (三)提高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茶界的重要任务


 


        根据国家主席胡****、总理******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讲话精神,结合茶文化实际阐明.

TOP

谢谢郡主,请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TOP

中国茶业的发展 令人耳目一新

请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