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际10周年庆典拍卖会十月香港举槌
日期:2010-09-17 浏览:857次 
中信国际10周年庆典拍卖会十月香港举槌

2010瑞虎之年,正值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为此中信国际将于2010年10月30日、31日在香港举行盛大的“更上一层楼-中信国际10周年庆典拍卖会”,特别为海内外藏家带来众多珍贵拍品,其中许多更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本次拍卖会经过半年的全球征集计划,获得积极响应,得到海内外重要藏家的鼎力支持。专题包括“艺术珍玩”、“玉器陶瓷”、“清宫珍藏”、“翡翠珠宝.名贵钟表”、“扇画.小品书法.对联”、“中国书画”、“华人西画”等7大专拍,逾1000件拍品,其中书画类拍品约有500件,文物类约500件,此次拍卖会预计总成交额有望突破6亿港元。本次拍卖会将于10月28日至30日于香港预展。

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兆基先生表示:“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继续受本地及海外投资者和收藏家追捧,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和藏家数量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随着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理念的不断加深,中国大陆的投资者与藏家对艺术品的鉴赏力不断提升,投资与收藏的热情高涨、需求强劲。从2010年上半年来看,中信国际在大中华区的艺术品总成交额近3亿港元,同比增长26%。我们致力于为藏家寰宇搜求各类精品书画,以此答谢各界藏家长期以来的支持与肯定,同时也是对2010年火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深切祝福。中信国际将继续专注于艺术品市场,为海内外藏家带来更多高质量的拍品。”

“遗世珍玩”之清宫珍藏

清朝,自1616年建立王朝以来,历经268年之久。此次搜求的清宫文物珍品涵盖铜器、珐琅、瓷器、玉器、漆器、雕刻、绘画和书法等部分,充分体现了清宫工艺的精妙与高超,远古与创新的工艺互相结合及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底蕴,部分展品也是首次在市场上展出,实数难得。

慈禧太后御笔--黑漆描金寿字纹挂匾

其中一件“慈禧皇太后御笔.黑漆描金寿字纹挂匾”更来历不小,为清光绪二十年 (公元1894年)清宫重要庆典之一: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贺匾,应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战乱时,流出宫外,虽历百年,因漆器具防腐、耐热、抗酸等特性,迄今保存完整。

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是一轮花甲,祝寿之规模与形式,超过以往。如康熙皇帝之六十岁时(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之“万寿庆典”。慈禧身为皇太后,举办规模隆重盛大之六十庆典,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惟慈禧六旬生日之时,正逢内忧外患、国力衰微之时,寿典花费库银5百多万两,国难当头,亦为人民诟病。

撇开历史,此件漆器挂匾整体以黑漆髹漆为底,黑漆如镜,落落大方。再以纯金粉混以透漆调合出金漆为彩料,满绘锦地纹、寿字团纹于黑漆板上,意寓荣华富贵。匾额上字体以堆高技法垫高,草书“寿”字以金漆涂绘;篆体四行款“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则填朱漆描金字。寿字旁用莳绘、晕金与填彩技法绘红蝙蝠衔八宝,意寓洪(红)福(蝠)齐(七)天 吉祥如意。右上嵌百宝楷书“慈禧皇太后御笔”,左下“光绪二十年时月十五日”。

中国唯一传世之漆器工艺著作《髹饰录》中谓:“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周制于车,漆饰愈多焉,…。后,王作祭器,…皆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唯漆身为癞状者,其毒耳。…”。可见漆器制作除触者多有漆疮难受之苦外,工序繁复,多种技法表现,耗时费工,自古多为达官显贵所用。然此件挂匾华美装饰,精绘细彩,艺术魅力,非一般能比,更突显漆器工艺达到前所未有之发展。

除此之外,本专场还涵盖了1900年因八国联军入侵时从宫廷里流出原挂在养心殿东暖阁内的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龙、虎壹字挂轴一对,及多件康雍干三帝盛世藏品。

“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之中国工艺品

单色釉品种在近年市场持续高涨。其中最特别珍贵的是宋代“汝窑天青釉多棱方口洗”,堪称藏家眼中梦幻逸品。

汝窑天青釉多棱方口洗

汝窑,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创建的御制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乃满足北宋时上层社会所推崇“清淡含蓄”之审美情趣设立的窑场,亦称汝官窑,并一直宠于宫中,烧造时间非常短,仅数年,数量极为稀少,传世最少,在宋朝时就已难得,视为珍品,何况今时传世真正汝窑品中仅七十余件,绝大部分都藏于世界级的博物馆中。

此件宋代“汝窑多棱方口洗”曾为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London 1935)的展览珍品。多棱方口,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则为内敛平底,为“洗”,器不大,为传世汝窑器中常见日用器型。高约4.2公分,器口约12.5公分,通体施釉,素身,釉色天青,薄而莹润,似丝绸般柔美。釉薄处隐隐见露胎部分呈羊肝色,开满细小蟹爪纹片。外底部有四枚如芝麻挣钉的细小支烧钉痕迹,支痕断裂处可见香灰胎色,也为辨识宋代汝窑瓷器之重要依据。

不论胎骨、瓷釉,或制作方面皆非常精细、规整,达到相当高超之技术水平,造型端庄,釉色正色天青,晶莹似玉。虽清雍正前后亦有仿汝器出现,然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支丁痕过大,造型也不及宋代古雅大方。毫无疑问,此件观之爱不释手,细味则意蕴无穷,确是宋代汝窑经典之作。

“妙笔丹青”之中国书画

此次拍卖会中的“中国书画”专场以张大千、傅抱石等近现代诸画派名作集中展示最为亮眼。以“泼墨山水”奠定中国绘画史地位的已故国画大师张大千,其优游于古今中外的艺术领域,从师法古法、临敦煌壁画、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晚年更创泼墨山水,创作题材广泛,为人所推崇之中国绘画界的奇才。

大千之作品,主要于中国传统绘画中,不论工笔、没骨、写意、大写意,极为擅长,加上西方写实、色彩、自动性技法,两者相互搭配运用,形成其特有的技法。因此,大千之作可说中西方艺术予以融会贯通后结合。齐白石曾言“一笔一画,无不意在笔先,神与古会。”;徐悲鸿于《张大千画集》序文中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可见大千“集大成”之艺术享誉盛名。

1949年大千旅居海外,由于长期接触新的文化视野,在时代氛围引发下促使其绘画风格转变,开创其晚期重要且受人瞩目的泼墨、泼彩风格。此幅绢本设色<泼彩山水>是大千1956年10月于巴西旅游时创作之山水作品。

张大千--泼彩山水

此幅<泼彩山水>以绢本设色,画中运用石青、石绿在墨底上经营位置,趁湿泼彩,透过水的晕染,在纸面上渲染出浑然天成的山壁画面,饶富彩墨交融的趣味,但尚未走到极端抽象的路上。可见山壁岩面,村落繁荣,红花绽开,江面木桥,渔民捕捞之细腻刻画,借着这些具象的事物,将像与不像之间,寻找出新的中国绘画语言并呈现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让观者进入画里可游可居的人文意境中,此画无论花落谁家,将会是不可多得的尚品。

傅抱石--清溪雅集图

此幅傅抱石作于乙酉三月,即1945年暮春的<清溪雅集图>,是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之得心力作。“金刚坡时期”为傅抱石36岁至43岁,即1939年春至1946年秋的8年间,因战乱,一直居住四川重庆郊区金刚坡下。这段时期以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成就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为傅抱石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更是藏家追逐的对象。

全作傅彩清丽,铺陈有序,诗意入画,取自北宋文人雅士会集饮酒、赋诗、谈笑或作画作之雅聚题材<西园雅集>之意。乃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望,流亡巴江八年的朋友们纷纷束装待发东归。然而烽火中建立的患难友谊,不免依依惜别,于离行前一个个忙着请吃饭、送礼物,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同时也记录时代的历史烙印,借“雅集图”的形象反映出对于和平安宁的深切祈望,与希望能有快乐悠闲的生活及能有谈天说地的自由。

<清溪雅集图>此幅堪称大尺幅,达30.5×200公分长,傅抱石亲自书题“乙酉三月十五重庆西郊制傅抱石并记”,并铃印“抱石得心之作”,可见其重视程度。作品中傅抱石用笔也变化多姿,人物充分体现中国人物画“传神”的精髓,衣纹、足与衣饰勾勒其动势,但不做确切的描绘,使注意力集中于头面,尤其是眉眼上的神情,又运用了许多破锋飞白的线条及营造天地一体,山水云雾揉合一起的背景效果,生动地表现出所有对象丰富、复杂与微妙的情感和心境,更不胜言说。

中信国际秉持着诚信、公正、公平、公开、合理价格与务实精神,提供多元、全方位的艺术品拍卖平台,以提供多元广大之艺术拍卖平台服务,立足于亚洲,放眼国际。2010香港秋季“更上一层楼-中信国际10周年庆典拍卖会”是中信国际跨入另一里程碑与成立十年来所得到的成果,也对2010年火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深切祝福及感谢各界藏家热烈支持与肯定。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难以复制的民族映像”高端艺术.. 下一篇徐悲鸿《立马图》义卖资助贫困大..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国际绿茶博览会月底遵义举行 
国际绿茶博览会月底在遵义举行  2009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将于7月28日至29日在遵义市举行,7月13日...
中国申奥茶荣获"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茶类特许供应商"
...
安溪中国茶都茶叶拍卖交易中心“试拍”成功(图)
11日,(安溪)中国茶都综合楼3楼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叶竞价(试行)交易会,试拍会由泉州云...
国际茶业大会代表团考察宜宾早茶(图)
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在欢迎酒会上致辞6月4日晚,在中国早茶之乡□酒都宜宾的三江世外桃源酒店热...
成都国际茶业大会:国内外茶业精英云集宜宾(图)
6月4日晚,市政府在三江世外桃源酒店隆重举行“金沙圣水,宜宾早茶”欢迎酒会,热情招待到宜宾参观考察...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