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加红”,绍兴茶市又一个财富故事?
<<<上接07版 与“会稽红”不同的是,“天姥红”是区域品牌,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个商标。为保证“天姥红”的品质,新昌县发布《新昌“天姥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提出了“天姥红”的品质要求。
“‘大佛龙井’有着很好的销售网络与品牌基础,这是我们开发红茶的基础。”新昌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柴明理说,目前,新昌县在红茶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昌全县已有10多家茶厂能制作红茶,今年的红茶产量预计将达到3万公斤。
虽然新昌方面并不承认与“会稽红”抢地盘,但从双方亮相红茶市场的时间节点上,却仍能嗅出一股火药味。
“绍兴红茶市场的竞争烈度将不会亚于绿茶。”一位业内人士断言,“尽管红茶正在兴起,但就国内而言,消费的份额还是只有5%,而绿茶有20%。现在绍兴一下子有这么多企业介入红茶,将不可避免带来竞争。”
做红茶,赚头到底有多大?
6月8日,我们来到位于新昌双彩乡大安村的国昊茶厂采访时,丁国统正在炒茶车间里奔忙。这位20多年来一直在宁波做生意的资深茶商,今年回到家乡创办茶叶企业,绿茶和红茶两条生产线齐头并进,“绿红并产”。“如果不是制作红茶,现在厂里几乎没什么事了,因为绿茶季节已经过去了。”
在丁国统的茶厂摊青车间里,我们看到摆放得密密麻麻的圆匾,摊晾着刚刚收购来的青叶;生产车间里,揉捻机、发酵房、提香机等各种设备一应俱全。
丁国统告诉我们,现在正在炒制的夏茶有3个档次。最高档次的是芽茶,80元钱一斤的茶青;第二个档次的是小叶,20元钱一斤的茶青;第三个档次是大叶,茶青收购价每斤四五元钱左右。而制作一斤干茶,大约需要四五斤茶青,最高档的那种干茶一斤价格1200元左右。
丁国统说,夏茶有这么好的经济效益,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对茶农来讲,现在卖80元一斤的茶青,过去最多也只能卖四五元。而对茶商来讲,过去夏茶做成绿茶最多卖五六十元一斤,现在却能卖1000多元,售价提升近20倍。“在新昌,过去夏茶都是没人要的,这是真正的变废为宝啊。”丁国统信心满满地说,现在绿茶、红茶的QS标志、条形码已到手,产品包装正在制作中,预计本月下旬红茶就可上市销售。“今年计划生产名优红茶1万公斤左右,明年争取突破两万公斤。”
会算这笔账的,当然不止丁国统。在玉龙茶厂的李亚根眼里,制作红茶,不但是“低本高利”的生意,还是企业踏上规模化的必经之路。“只要有销路,赚钱那是肯定的,因为成本比绿茶要低得多。”
李亚根说,他们厂生产的“平水日铸”,每斤售价大约在七八百元左右,因为是春茶,必须要使用芽茶,茶青量少,成本很高。而红茶则可以利用大叶茶,售价也有五六百元一斤,但茶青成本仅为绿茶的几分之一。而如果用夏茶当原料,茶青成本更低,只需五六元一斤左右。
李汉兴说,在做红茶之前,绿茶的产量很难突破,因为季节短,过了4月份,基本上绿茶就很难卖了。而且绿茶要用芽茶,采摘成本高、产茶量少,茶叶生产量受到制约,很难提升。而红茶则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售,而且茶青叶大一点也没关系,因此产量和销量都可以突破。
“今年估计红茶能做4000斤左右,绿茶大约2000斤,如果这两种茶叶一年能做一万斤左右,企业的日子就很好过了。”
拥有150亩茶叶基地的张寿南是上虞茶农,从事茶叶种植已10多年,提及“绿+红”模式,禁不住喜上眉梢。多年来,他的夏秋茶都是丢弃不摘。去年,绍兴会稽红股份有限公司来到他们村,考察了他的茶叶种植园后,他说,表示要收购他的茶叶,这让他大喜过望。通过夏秋茶的利用,自己每年能多出10万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