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路设大碗茶
日期:2012-03-04 浏览:309次 
蒲松龄路设大碗茶

清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季节﹐在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的蒲家庄大路口的老树下﹐一位三十来岁的汉子摆了一个凉茶摊。他长得很瘦﹐开襟的粗布短衫显现出这人家道的清贫。而这个茶摊除了一小缸粗茶﹑四五只粗瓷大碗外﹐让人纳闷的是摊桌上竟搁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与卖茶怎么也不沾边。

  这位瘦汉便是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为清代文学家。蒲家号称“累代书香”﹐蒲松龄出生时正值明末清初的大^***之时﹐家道中衰﹐家境维艰。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却屡试不第﹐不得不在家乡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做塾师以度日。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他将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这部短篇小说集已初具规模﹐一直到暮年方纔成此“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有出自蒲松龄的亲身见闻和自己的虚构﹐还有很多则出自民间传说﹐其中设置茶摊便是蒲松龄征集四方轶闻轶事的一个办法。他将这个茶摊设在村口大路旁﹐供行人歇脚和聊天﹐在边喝茶边海阔天空乱聊中﹐蒲松龄常常捕捉到故事的题材和素材。后来蒲松龄干脆立了一个“规矩”﹐哪位行人只要能说出一个故事﹐茶钱他分文不收。于是有很多行人大谈异事怪闻﹐也有很多人实在没有什么故事﹐便乱造胡编一个。对此﹐蒲松龄一一笑纳﹐茶钱照例一个不收。也不知道耗去了多少茶钱﹐蒲松龄攒集到许多故事素材﹐最后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生活经验﹐将许许多多牛鬼蛇神﹑妖魔狐仙充实﹑完美成一篇篇小说。

  蒲松龄以茶换故事一事又通过许许多多的行人传播而声闻遐迩﹐于是又有许多人虽不曾喝过蒲松龄一口茶﹐却纷纷将自己的珍闻捎寄给他。蒲松龄又几经修改和增补﹐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梁实秋饮茶有秘传 下一篇张岱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回族喝盖碗茶的讲究
回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生活习惯的民族。回族普遍喜好喝茶,茶是回族生活中必...
为你的健康生活点三碗茶
花草茶是从欧洲传来的概念,却与我们老祖宗的中医养生说有不谋而合之处。花草茶既有养生美颜的功效,也...
回族刮碗茶的习俗与由来
我国的回族主要分布在大西北,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最为集中。他们居住的地方是高原沙漠、气候...
茶诗里的茶文化 一曲离骚一碗茶
吟咏上口的'一曲离骚一碗茶',撞击心扉,引人遐想。古琴曲《离骚》与'茶'入诗,境界神妙。屈原的《离骚...
杭州重现南宋“喝大碗茶”市井风情
杭州重现南宋“喝大碗茶”市井风情2007.4.74月6日,杭州吴山景区在伍公山重现了南宋时“喝大碗茶”的市...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