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茶:手工制茶的30年坚守
日期:2011-06-26 浏览:340次 
徐公茶:手工制茶的30年坚守

  在外地的茶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成都不能不喝上一杯“碧潭飘雪”:茶出自蒙山,得天地之气;茉莉源自新津,得水之灵性,喝上一口,一股茉莉花香沁润心肺,口齿留香。

  然而,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份醇醇的茶香,来自徐公30年的坚守。徐公采用传统手工窨制花茶,其手工择花窨制茉莉工艺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记者走进新津,感触这一份难得的坚守。

  徐公茶社,在新津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因为坐落在林立的楼宇之间,古朴的茶社倒是格外的显眼。未进茶社,茶香已先扑面而来。茶社里,古色古香的装修,加上随意悬挂的字画,别有一番洞天。

  冬季,最是茶社闲暇时候,制茶的工具都已经收拾妥帖。徐公一边泡茶,一边聊起“徐公茶”由来:解放前,新津西门一条街的居民大都为邛崃、雅安两个县的茶厂择茉莉花为生,从早到晚,街上都弥漫着茉莉花香。从上世纪50年代起,新津开始大量种植茉莉花,用于窨制花茶。自小耳濡目染,或者说对茶天然的亲近与爱好,上世纪70年代,见身边有些朋友自己制茶,启发了他的兴趣。他和妻子开始在家试着制茶,除了自己喝以外,间或送点儿给亲朋好友,“徐公茶”从此不胫而走。

  制作“徐公茶”的时间在大热的伏天,那时,他们全家出动,一早赶到选好的山上茶园里采摘茉莉花,汗流浃背,采茶讲究个干净,突出一个“抢”字。“抢”香,茉莉花最好的放香时间是每天上午的8至10点钟,把茉莉花保质保量地“抢”回家精选。然后就是窨,用吸水纸、干净的毛巾分层包好,与选好的绿茶一层一层地放在瓮里盖严,封闭。10至12个小时后起瓮,与好的绿茶一起细炒。一锅好茶只能炒两斤多,然后晾干冷透,再细致装罐密闭,一个月后就成了散发着茉莉花香的花茶。

  川内不少文人雅士听得“徐公茶”大名后,专程到新津品茗。取些许放入杯中,在沸水冲击下,茶色是清新透亮的绿,一朵朵娇嫩茉莉花朵舒展身躯,旋转着慢慢上浮起来,宛如碧潭之上飘过几朵白雪,一股淡淡的茶香、花香也飘散开来。因此,“徐公茶”又得到一个美名――碧潭飘雪。

  可以说,“碧潭飘雪”的发展与成都文化、成都茶馆是分不开的。30年来,成都茶馆的发展起起落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众多茶馆几经搬迁,当年的巷子茶舍、当街茶铺、树间茶地,如今已经难觅踪影。

  但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徐公茶一直坚守传统的手工择花窨制工艺,从选茶胚到茉莉鲜花的采摘,择花的讲究,窨制的工艺,烘炒的火候,翻铲的速度,起锅的要领,道道工序都坚守着传统的民间工艺特色。省内有关专家认为,手工择花、窨制工艺是成都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在全国一枝独秀,植根于巴蜀茶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道道工序都具有鲜明的民间传承性,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价值。

  如今,“碧潭飘雪”的茶香越飘越远。“在新津,我正在筹建一个四川文化博物馆,希望用这种方式,记录四川文化的历史。”徐公说。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寻访景迈古茶园,拜会傣族茶人 下一篇潘达军:用废茶末“书写”艺术财富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茯砖茶的营养因子及其药用价值介绍
茯茶在国内外深受欢迎。金花茯茶被日本人称为'瘦身茶';被韩国人称为'美容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称为'消...
隔夜废茶并不“废” 隔夜茶的妙用
隔夜废茶有止血止痒多种功效--1.止血: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痈...
普洱茶的手工制茶
  普洱位于中国云南南部的思普地区。这里正是普洱茶之所以得名的地方。在历史上,普洱是以普洱茶的生...
中国药茶的起源和发展
茶从一开始就是以其独特的医闻保健作用而引人注目,而后才逐渐成为日常饮料。药茶即茶剂,是指以含有茶...
黑茶的药用价值介绍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西北少数民族主食牛、羊肉、奶酪等,但由于他们长期饮用茯茶,大多能歌善舞,身...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