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兴: 苗家汉子的茶世界
日期:2015-08-24 浏览:117次 
龙光兴: 苗家汉子的茶世界

苗家阿妹采忙。 许超 摄

  人物名片:龙光兴,苗族,1963年出生于古丈县默戎镇毛坪村,现为毛坪村村主任,牛角山厂厂长、制师。

  古丈县默戎镇毛坪村最近几年很火。

  2011年6月2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了;2012年5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来了,省、市领导来了,旅游大巴车来了。地处湘西大山里的苗寨,为什么可以吸引这么多人的目光?

  答案是古丈毛尖,是牛角山厂。

  让毛坪村与世界近了,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让这座苗寨更热闹了。

  而龙光兴,这座苗寨土生土长的村主任,也是牛角山厂的厂长,更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制师。

  他的作品——古丈毛尖黛勾黛丫系列产品作为中国绿茶及湖南红茶的代表,参加G20峰会·中澳文化交流节,受到海外人士喜爱与赞誉,中央电视台予以头条报道。

  近日,他又获评为2015湖南叶“十大杰出制师”,为牛角山厂再添精彩的一笔,为他自己的人生添上光辉的一页。

  兜兜转转结

  古丈种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最好”。古丈便是武陵七县之一。东晋《坤元录》云“无射山多。”而无射山绵延经古丈县境。

  古丈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优越的丘陵山地生态条件,丰富的土壤养分,孕育了源流千年、饮誉海内的“古丈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绿茶高峰论坛金奖等荣誉,更是让“古丈毛尖”大放异彩。

  新中国成立后,古丈的园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区在牛角山、东方、龙天坪、古阳镇一带。

  1977年,14岁的龙光兴就在牛角山场学习制。还年少的他,却喜欢闻着香,喜欢叶在自己手上翻滚的感觉。他学得很用心,每一道工序都会反复练习,带他的师傅,很喜欢他,教他的时候更用心了,揉条、炒坯、整形……慢慢地,他做起来也得心应手了。

  可好景不长,3年后,全国实施包产到户,龙光兴失去了在场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里。

  不甘于现状的他,没有老实地待在家里,而是跑到长沙从事建筑行业,随后又从事过不少行业,兜兜转转十几年。

  “那时虽然没有再做了,但是自己开垦了一些园,自己家里喝的基本上都是我做的。”在龙光兴的心底,一直对有份特殊的感情。

  2008年,早年出去闯荡的毛坪村村支书龙献文致富后回到了家乡,希望可以发展一个产业,带领广大乡亲致富。

  经过调研考察后,龙献文“看准”了古丈叶产业发展,成立了“牛角山叶专业合作社”,号召村民积极种

  在龙献文的邀请下,龙光兴也回到了家乡,负责牛角山厂的筹建工作。

  心心念念的

  一年后,牛角山厂建好,龙光兴成为了厂里的制师,也终于再次圆了他制师的梦。

  可接手后的龙光兴并没有马上适应,原来为了提高产量,厂定制了一批制设备,可这些“新家伙”,龙光兴并不熟悉。

  为了尽快掌握操作机器的技能,龙光兴吃住都在厂里,看图纸,请教别人,他乐此不疲。在技艺不断提升的同时,他却没有松懈,时刻谨记一位制师的责任。

  春茶上市期间,为了做,他甚至可以连续100个小时不上床睡觉,困了就靠在凳子上休息一会,醒来了继续做。他的同事和爱人都觉得他着了“魔”。

  可他却觉得,只要自己做的,有人爱喝,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川的伍总,路过牛角山喝了龙光兴制的之后,念念不忘,几乎每年都会从牛角山厂订购不少产品。

  衡阳的摄影师王跃进更是黛勾黛丫系列产品的粉丝,因为,他与龙光兴成为了朋友,经常交流经。

  而在采访的当天,在牛角山厂的销售部,一下午的时间,我们就看到了十几拨人前来买

  “我们制作春茶的时候,这里更热闹呢,龙厂长的新一制出来,马上就被买光了,甚至有不少客人为了抢购新,在厂里等上十几个小时呢。”在销售点给顾客选的张新凤话语里满满的自豪。

  就在采访的间隙,刚好有一批鲜叶已经委凋好了,龙光兴邀请我们去看他制。“换衣、戴帽、洗手、搬、开锅、翻炒……”这一系列的动作,麻利、流畅。

  一边炒,龙光兴还一边给我们念起了他的“经”:

  “在我们古丈,最有名的就是古丈毛尖,上等的古丈毛尖于每年清明前采摘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经摊青、杀青、揉条、炒坯、摊凉、整形、干燥、筛选等八道工序,精制而成。制成后的条索紧细、锋苗挺秀,或弯而似鱼钩,或直而如标枪;色泽翠润,白毫满披;汤色呈黄绿明亮,叶底绿嫩匀整;入口更是滋味醇爽,回味生津。”

  踏踏实实筑

  炒完之后,龙光兴提出要带我们去看看毛坪村。

  他告诉我们,毛坪村有个美丽的苗族名字叫“夯吾苗寨”,汉语是“峡谷溪边美丽的苗寨”。这里村民只讲苗语,苗居特色明显,苗文化资源丰富独特,源远流长,苗族风情浓浓,是一个原生态苗族村。

  可就是这样美丽的苗寨,在过去却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地方,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

  后来,在支书龙献文的带领下,发展产业,让这个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这里313户村民,均加入了牛角山叶专业合作社;利用旅结合,每年来这里的游客有近20万人次;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400元。就连周边的几个乡镇,也在牛角山叶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富裕了起来。

  夯娄村今年70岁的向玲香告诉我们,是让她看到了希望,也是让她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以前的她,每年收入不足1000元,如今,每年光采的收入就有6000多元,还帮着合作社培管了部分园。前年,她新开了十几亩园。“明年我的园开采后,得请别人采了,我老了,却当起了老板,满足着呢。”70岁的向玲香身体健康,声音洪亮。

  而在海拔800米的牛角山顶上,一眼望去,全是一片一片翠绿的园,山坡上、田埂上、房前屋后,茁壮生长着。

  “这里我们将修建一个凉亭和露营基地,游客可以在山顶采、观光,还可以露营,伴着星星入睡;这里我们将新开辟千亩园,山脚下那里,我们将新建一个苗寨跳歌场,风雨桥,14栋吊脚楼……”

  在牛角山山顶,俯视整个毛坪村,在青山叠翠的掩映下,在漫山遍野园的点缀下,在苗家姑娘的欢歌笑语中,龙光兴这位朴实的制师郑重地告诉我们:“我愿意跟着龙献文支书干,把毛坪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特色苗寨,让‘古丈毛尖黛勾黛丫’香飘世界。”

  是啊,龙光兴这位苗家汉子的世界,正在逐渐地丰满,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

  (注:“黛勾黛丫”:苗语,兄弟姐妹)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cangci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盖碗茶和酒樽 宜宾二字艺术演变 下一篇“集体创业”转变茶业发展方式—..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阿利莫夫:“绿茶是世界上最好喝的茶。茶能抚慰心灵,增进友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阿利莫夫:“绿茶是世界上最好喝的茶。茶能抚慰心灵,增进友谊。”临近春节的时候...
几款精美的茶包装设计欣赏
...
恩师讲述的茶故事
恩师讲述的茶故事图/文:大茶6月2日,星期六,阴。昨晚和友人们喝茶,品了11款茶,白、黄、绿、青、黑...
歌唱家魏金栋:声音的茶(图)
著名歌唱家魏金栋  听过魏金栋唱歌的人,一定会对他洪亮完美的声音感叹不已,也一定会为他全情投入的...
歌唱家魏金栋:声音的茶(图)
著名歌唱家魏金栋  听过魏金栋唱歌的人,一定会对他洪亮完美的声音感叹不已,也一定会为他全情投入的...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