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叙永:青春写峥嵘 好茶出深山
日期:2013-09-07 浏览:351次 
四川泸州叙永:青春写峥嵘 好茶出深山

苗家阿妹采对歌(胡润林 摄)

万亩清波(胡润林 摄)

  “万亩清波叠翠行,后山绿叶嫩芽香,采姑娘欢颜笑,唱起竹枝响四方。”每每读起这首叙永竹枝词《采》时,那迷人的景致总能给人以梦幻般返璞归真的感觉。

  四川叙永亦称永宁,为“鸡鸣三省”之地,素有“川南门户”誉称,商贾云集,物产丰富,古为“马古道”之要冲。后山镇,又称后山堡,因乌蒙山脉尾峰拔地屹立于千年永宁城之南端而得名,是321国道上一座闻名的工业重镇、生态名镇,这里有得天独后的高山气候和优质的土壤及水文条件,其海拔近2000米,方圆百里,土地肥沃,群峰屹立,常年隐于浓云迷雾之中。大自然的无心造化,却造就了这一方适宜叶生产得天独厚的绝佳境地,久负盛名、名扬京蜀的后山生态就产于此地。

  近日,欣闻后山场将举办“后山场建场50周年首届文化暨知青文化节”,笔者走进了这座令人神往醉恋的美丽山,听那里的老人讲述成都知识青年插队后山开荒种的尘封往事。

  扎根田园 知识青年插队后山

  “山上的那个小阿妹,啊..也..也..也..也..俏模样;引来了滴那个对面坡上,砍柴的少年郎。砍柴柴的那个小阿哥,啊..也..也..也..也..嗓门亮,林里滴那个飞出了一对金凤凰……”走进后山场,徜徉在一片片清波碧绿间,那首优美的《山情歌》瞬即萦绕耳畔,仿佛又让人穿越到了几十年前青年男女采对歌的浪漫原野。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诞生伊始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全国大力发展农业等多种经济,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广阔天地“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此时,成都333名初高中毕业的青年男女,坦然面对升学无望、求职无门的人生际遇,顺势而为;他们怀着对“刘三姐”采对歌的倾慕和对林风景的向往,远离都市,辞别父母,毅然南下插队后山,落户文家寨。

  他们来自大城市,有文化、有知识;他们满怀希望,有梦想、有追求。穿着时髦的俊男靓女们,让农村人感到新鲜和好奇,一下子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迎和友好接纳。与此同时,他们也被农村人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特质所深深吸引。城乡大融合,思想的交流和观念碰撞,迸发出了立志创业、建设新家园的强大力量。自此,333名知识青年与当地村民一道,战天斗地,垦荒种,开始了他们与大都市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田园生活。

  战天地斗 激扬青春建设

  从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成都平原到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从繁华热闹的都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加之受气候恶劣、条件简陋、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等因素影响,他们对当时的生活环境根本无法适应。

  知青们大都出身不凡,有的是大富人家,有的是“官二代”,多数都不会挑水种菜、洗衣煮饭。洁白的长裙穿上身或立刻变成沾满泥浆的“花裙”,穿着皮鞋走在泥泞的山路上陷进泥坑时提起的只是一双赤脚。由于交通不便,所有生产和生活物资都得靠人背马驼,平时连山路都不会走的他们要负重前行,简直是要比登天还难……如此逆境,有的人甚至开始动摇了。

  既来之,则安之。面对种种困境和诸多残酷现实,最终他们选择了坚守,下定决心与困难作斗争,誓死创造一片新天地。这些青年男女们很快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他们同心协力,克服万难,战天斗地,豪迈如歌,细嫩的双手开始抡起了粗重的锄头,柔弱的双肩开始担起百斤重物;他们劈山填壑连国道,凿石垦荒建园;他们开渠引水,修筑电站,筑坝拦水,开垦良田。原本婉约多愁的少年,经过数年劳作锤炼已变得身体强健。在晨曦中,他们采对歌;在暮色里,他们吹拉弹唱。在相互的交往与劳作中,知青们与当地青年男女相互爱慕,互相吸引。在他们之中,有60余人与当地青年恋爱结婚,在此安家乐业;历经沧桑岁月洗礼后,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其中的大部分回蓉创业者,后来在各行各业均有所建树。令人遗憾的是,有几位不幸英年早逝,他们把青春甚至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高原乡;所欣喜的是,他们开垦的片片园,建立了省内四大农垦叶企业之一的后山场,并取得了“部省双优”等一项又一项的殊荣。

  与时俱进 国优名茶再创辉煌

  当青春、激情、理想凝结成那一年一茬的片片新绿时,知青们所植下的园,已不仅是创下品牌的现实效益,而固化成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成都知青插队后山开拓荒原建设场的奋斗精神和感人事迹激励着一带又一代的后山儿女,他们不懈拼搏,勇往直前。屹今为止全国保留最完整的“知青部落”后山场已为后山镇拟开发弘扬的旅游文化品牌与无形资产。目前,后山生态最高售价已达5600元/斤,优质品供不应求。

  “十二五”期间,在叙永县提出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带动下,后山镇提出了“壮大工业、拓展产业、改善民生、夯实基础、保持稳定”的工作思路,把发展特色产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该镇将充分利用后山场四周丰富的林地资源,以“家庭组合”的方式改种树,扩大庄规模。2013年至2015年,全镇将新建优质绿茶基地1.6万亩,改造原相对集中的园4000亩,达到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园2万亩。

  同时,该镇还将通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等形式提升后山生态品牌效应与影响力,并以后山场为基地,以文化、知青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为载体,在产业发展中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以地方文化助推产业发展,把产业链延伸至饮食娱乐、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悉,“后山场建场50周年首届文化暨知青文化节”将于今年9月中下旬在后山镇隆重举行,届时将举办《知青百米纪念长卷》签名、知青文化文化书画摄影展、后山高山生态及知青文化阵地参观等系列活动。

  “后山场建场50周年首届文化暨知青文化节”令人向往,后山镇的繁荣发展让人期待。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痞子式笑hob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少林禅茶”布局网络销售渠道 下一篇泉州茶企“起舞”资本市场 应横向..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六招让你保持青春 防止衰老
保持青春美丽六准则---如果你是年轻女子,你想保持青春与美丽,以下几件事不妨每天坚持做:六招让你保...
泸州纳溪茶农抢摘“第一芽”
春雨潇潇,早茶吐翠。2月19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万亩有机茶园,一群采茶姑娘和茶农忙碌在碧...
四川茶博会:筠连红茶“黄金白露”获奖
'黄金白露'是川红工夫的高端产品,川红工夫在祁红、滇红三大工夫红茶里的优势是耐泡,颜色汤色都与祁红...
四川茶博会:普洱茶老字号“千两茶”亮相
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
矢志技术创新,促进茶业繁荣——记四川茶叶发展奠基人之一裘览耕先生
  裘览耕,1919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雅璜村一个贫苦茶农家庭。1937年3月,18岁的他考进了浙江省茶业...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