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文:梦想让茶香飘逸满园
人物档案
罗文文,浙江大学茶学系硕士研究生;金华市经济特产站茶叶专家,市茶叶学会秘书长
科技特派员经历:2009年至2013年在武义任科技特派员;2013年4月起在浦江任科技特派员
感言:我出生于农,受教于农,也最应该效力于农,为农民服务。
高温干旱期间,浙江金华市很多茶树都出现了旱热害症状。眼下,旱情缓减,秋茶临近上市,为了减少损失,市经济特产站科技特派员罗文文和茶农马上投入到茶园减灾恢复的“保卫战”中。
昨日,罗文文来到位于浦江县西部山区花桥乡的莓蓝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浦江最大的天然氧吧,有茶园基地500亩。由于老板潘卫东种茶不久,罗文文特意过来提供技术指导。
罗文文说,最近雨水天气增多,茶园土壤得到浸润,高温基本缓解,这时应该马上对茶园进行修复。如果茶树轻度或中度受害,可以不用修剪,留枝养蓬;如果重度受害,可以在枯死部位以下1~2厘米处将已枯死的枝条剪去。同时,要加强肥培管理,等茶树恢复生产、新芽又开始萌发后,成龄茶园每亩要施用10~20公斤复合肥;幼龄茶园每亩要施用5~10公斤复合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受旱茶园是否修剪,秋茶均应留养,以复壮树冠,秋末茶树停止生长后,茶芽尚嫩绿的应进行一次打顶或轻修剪。“有这样一位专家在身边,就好比给茶树请了‘专职保姆’,省心多了。”潘卫东说。
虽然罗文文一直喜欢喝茶,但与茶真正结缘还要追溯到大学时代。读大学时,罗文文主修园艺专业,辅修茶学,老师经常会带些好茶“诱惑”学生,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授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渐渐地,罗文文开始 “移情别恋”,读研究生时果断选择了浙江大学茶学系茶叶加工与审评专业,系统学习茶知识,工作后又从事茶叶技术推广。
“君子品茗得真知,智者闻香妙高聚!”罗文文认为,品茶是一门学问,就像找对象,要从外到内,逐层深入。鉴别茶的好坏,要先看干茶的外形,然后再依次闻香气、看汤色、尝滋味、观叶底。比如好的碧螺春,其外形要细秀紧卷、嫩绿油润;香气要清高、嫩香;汤色要呈黄尚亮;滋味要浓醇、尚鲜;叶底要幼嫩多芽、匀齐。此外,品茶还可以发现茶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绿茶为例,如果茶香不高爽说明茶叶加工时杀青时间、湿度都不够;如果闻起来有水闷味,说明加工时投叶量过多。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28岁那年,罗文文被派到武义县当任科技特派员。当时,有机茶作为安全、营养、环保的健康食品,已备受消费者青睐。泉溪镇有茶园4000多亩,其中有机茶园1000多亩,大部分有机茶园所生产的鲜叶作为原料提供给本地有机茶生产企业,所以,鲜叶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出问题,将严重影响茶农的实际效益。针对当时有机茶原料来源标识过于简单,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罗文文通过《有机茶园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与示范》课题,建立了有机茶园质量可追溯体系,使茶园做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从而确保有机茶质量安全,提高茶叶竞争力。
在帮助武义县茶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后,一组数据让罗文文产生忧虑:2012年,武义全县茶叶面积12.34万亩,茶叶总产量1.72万吨,总产值6.56亿元;浦江全县茶园面积4万亩,茶叶总产量1340吨,总产值6550万元。两者一对比,她认为浦江茶产业存在严重的低产低收状况。因此,一有空,罗文文就到浦江开展技术讲座和指导,为当地茶农带去信息和技术资料,努力提高茶农种茶、制茶水平。今年4月,她主动要求去浦江当任科技特派员,并成功帮助莓蓝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莓蓝芳”红茶新产品。
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我市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和茶叶学会,罗文文在其中任职,平时工作很忙。除了单位繁重的科研任务外,她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丈夫又在杭州工作,所以照顾家庭的重任全落在她一人身上。即便如此,每次面对茶农的求助,她都有求必应。“为人母后,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责任二字的意义。我的梦想就是帮茶农种好茶、卖好茶,努力让茶香飘逸满园。”罗文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