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茶协召开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
日期:2013-07-08 浏览:310次 
青岛市茶协召开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

  7月2日,青岛市叶协会召开了以“打造岛城新品牌,建设北方新都”为主题的青岛市叶产业发展座谈会。此次会议就青岛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叶资源整合以及龙头企发展现况等几大问题进行了座谈。青岛市叶协会名誉会长于风华从宏观叶市场的潜力空间、重信保质打造品牌、规模化成就效益等方面,对青岛叶产业所具备的优势给予了肯定,并指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症结。

  青岛市叶协会名誉会长于风华:

  叶发展空间巨大品牌树立势在必行规模化经营十分必要

  纵观叶产业其发展空间不可小视,这是一个极具特色富有生命力的产业。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的同时相应的成本却不是很高、风险指数也不大;业同时还是一个含有技术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社会效益则表现在本行业就业率很高,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与此同时生态效益显著;文化效益更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发展叶产业可与乡村旅游、城市观光相结合,实现多行业联动,多重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市场调研有关数据显示叶市场的需求空间很大,人均消费较高的几个国家,爱尔兰年人均达2.6公斤,土耳其人均2.56公斤,我国是0.61公斤,不及前者的四分之一。广州作为全国人均消费叶最高的省份达2.5公斤,青岛则是比全国平均数略高。据专家介绍,人每天所需喝叶3~6克,即两杯。可见我国“人均还差一杯”。

  就青岛的发展条件来看,叶生产资源相当丰富,纬度高、光照充足、气候适宜、湿度大,生长期长。据山东省果站监测青岛70%的土地适宜种,最适合叶生长的土地至少达100万亩以上,目前叶种植面积仅占到10分之一。同时,我市叶企业在种植、加工和销售三个领域均是“大马拉小车”吃不饱,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的叶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知名品牌,青岛叶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品牌打造的不好导致价位相差悬殊。崂山和胶南在评比中质量不相上下,专家称均属一个档次,但崂山销售均价500元以上,胶南却不到200元。

  打造品牌质量为基础,信誉作保障,第三点才是宣传推介。首抓质量,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都应该严把质量关。生产加工者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经营者必须执证销售,有合法的进货渠道,能够溯源产品产地和厂家。然后建立相应的诚信体系,信誉自古以来就是商家命脉,言信比利益更重要。有关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现在的市场完全进入了买方市场,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激烈各方面发展迅速,等待被外界自然了解,再好的商品也会被忽视,最终错过商机。以金骏眉六七年拓展品牌为例。在宣传上要分阶段上各级媒体,根据企业的发展层次去寻求对等的媒体。选准方向,青岛应该去济南、北京、天津、东三省、西北五省开推介会、建立专营店、组办协会分会。

  规模化发展在生产加工销售各个方面都十分必要,岛城的区零散,“小园”、“小加工厂”、小卖部“现象比比皆是,直接导致效益上不去质量无保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上家庭厂的模式,吸收南方经验利用园代管、园租赁的方式把产业规模做大。实行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标准、统一加工销售的办法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通过支持企业标准化加工将加工环节做大,通过规范地域品牌将销售企业规模扩张,严格杜绝三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产品上市。

  现在社会较为关注的业态,消费外地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本地供不应求,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彰显出青岛是一个开放型、包容型城市。在接受外来事物的同时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生产加工环节除了生产者自身的自律以外,需要执法部门的严管和监督。市场环境方面,需要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假冒伪劣,不要贪图小便宜购买“三无”产品。

  青岛市果花卉工作站副站长张云伟:

  本土叶崛起的发展趋势

  历史上青岛并无叶种植,叶引入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南方区是叶的诞生地,山东是次适应区,然而工业支持、科学技术保证了本地叶种植的可行性。早期山东不产却是叶消费的重要省份,也是一个中转站,江浙等南方叶运到济南,叶贸易很发达,我市现在十万亩的叶规模则是二十世纪末形成的。

  打造滨海产业带,需要与农村的建设、新社区的建设相结合,崂山区作为一个国家性自然保护区,目前来看未能做到区与人类生活区域的清楚划分,这样过多的生活污染对叶的安全生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市的叶产业带,北起即墨凤城经崂山沙子口、北宅、王哥庄,南抵胶南的张家楼、铁山等。滨海公路实际上是在叶产业带之后出现的,这个产业带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有关业科技创新和升级问题,需要向南方先进省市学习,近几年引进了四五十个新品种,建立了一些示范园,再有引进新的工艺和设备。近期要召开一个全市叶新工艺制的会议。规范叶的外观势在必行,依靠科技通过改进工艺在卷的、扁的这两种形状为主的情况下提高叶质量。

  品牌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本地业面临的问题是种植面积小品牌多,每一个品牌背后支撑它的规模太小,直接影响批次的供应。品牌整合并非将市场中现有各类小品牌消除替代,而是全青岛的品牌合力冲击国内市场。

12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cangci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福州普洱茶炒作现降温迹象 下一篇江西茶叶仅一成外销 专家建议“合..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宁德:推进茶叶QS取证现场辅导培训在福鼎点头举办
  现场会前,参训人员分二批深入到点头镇的已取证企业——沁园春茶企现场观摩,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开展“茶业绿色行动” 有力推动“茶叶富民”
  手工揉捻  对外吸引知名茶企入驻,对内加强培训和比赛,提高茶农的素质,是龙涓乡制出好茶、迅速...
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冯廷佺深入点头茶企调研茶叶产业
  张学东深入福鼎芳茗茶叶有限公司实地查看视察了企业的厂房、样品展览室和茶园,与负责人进行座谈,...
中国茶叶与医药的不解之缘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赵石麟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大量史料研究表明,自古以来,我国茶与医药卫生结...
茶叶盛世几载 尽看厦门市场
  国内外茶叶风向标直指厦门  说到茶叶,就不得不提厦门,因为在这小小的岛城上,登记在册的茶企就...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