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从来佳茗似佳人(寻访中国十大绿茶之二)
图为龙井茶乡梅家坞 唐 锋摄 西湖龙井茶 赵 珊摄
小楼听雨微风柔,花开满枝茶香浓。春末夏初,记者来到杭州,有幸享受着淅沥的小雨,在诗情画意中访龙井、品名茶。
位于北纬30°线附近的西湖,云雾缭绕、水气氤氲。周围群山连绵,绿意盎然。好山好水,加上独有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结构,孕育出中国名茶之首——西湖龙井。
寻茶之源
寻茶之旅从探究西湖龙井这一茶名的由来开始。当地朋友把我带到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在南高峰和北高峰的谷地之中,一处圆形的古井在雨中更多了几分灵气。井水甘冽澄澈,井圈上刻有精美的花纹,极具古意。相传井中泉水与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故得名龙井。
原来龙井旁曾有一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北宋高僧辩才晚年来到龙井寺,在周边开辟茶园。后来龙井寺被废弃,2005年按历史原貌修复。整治后的龙井寺呈现山水之胜、林壑之美,集泉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于一景。
龙井因泉建寺,因寺种茶。龙井是泉名、是寺名,后又作了茶名。龙井村一带环山产西湖龙井茶,因“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
西湖产茶,历史悠久。相传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杭州下天竺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引种而来。西湖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于《茶经》,记述了天竺灵隐二寺当时产茶的情况。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独钟龙井,赐御诗、封御茶,使西湖龙井一跃成为全国名茶之首。乾隆六下江南,四次驾临西湖茶区,为龙井茶题诗作咏,写下了《观采茶作歌》、《坐龙井上烹茶偶成》等诗篇。相传乾隆在胡公庙品茶后,采摘了一些嫩芽,夹在书中带回宫中,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钦定龙井茶为贡茶。
在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佛寺用品、百姓饮品到帝王贡品,铸就了它辉煌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西湖龙井茶被定为国宾茶、外交茶,更使名茶香飘万里。
品茶文化
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周文棠向记者介绍西湖龙井的简单品鉴方法:西湖龙井外形中间大、两头小,干茶绿叶略带糙米色,一股优雅的兰花香沁人心脾。“色绿、香郁、味醇、形美”是对西湖龙井独特品质的最经典的评价。冲泡时,芽叶林立杯底,犹如朵朵兰花,茶汤碧绿,清香四溢,滋味甘醇。清代陆次云曾说:“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就品出了龙井茶的真滋味。
记者问道:“西湖龙井缘何能居名茶之首?”周文棠回答说:“除了茶叶本身的独特品质外,杭州和西湖的文化气质造就了西湖龙井的与众不同。西湖龙井茶文化早已成为了天堂杭州一张别致的‘名片’。”
何谓茶文化?就是以茶为载体,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地区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湖龙井与杭州名人、名景、名泉、名具、名茶、名城、名剧、名寺等相结合,不断丰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西湖龙井茶文化。
西湖美景,龙井佳茗,这个梦幻组合足以吸引任何人驻足流连。杭州的茶文学底蕴深厚,茶诗歌、对联比比皆是。当年辩才、苏轼、陆游等文人雅士曾在龙井村一带品茶参禅,把饮茶的过程作为一种精神享受,或于山间清泉抚琴煮茶,或相聚品茗,以诗会友,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与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恰好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
杭州旅游委员会副主任王信章介绍说,西湖龙井其栽种和饮用与佛教有着密切关联。自古禅茶一味,宋代西湖群山中的寺院都有种茶的习俗,寺中高僧精于点茶品茶,以茶结缘。禅宗主张“自心是佛”、“明心见性”,茶性高洁清淡,使人心静、不乱,有乐趣又有节制。僧人们在饮茶中,体味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寻求心境开释。
杭城无处不龙井,龙井无处不文化。杭州在茶香中浸染了千年,茶文化是杭州活着的历史文脉,也是杭州人品质生活的奢侈和骄傲。
杭州人喜爱品茶。远离纷繁喧闹的都市,在茶村泡上一杯西湖龙井,品茗谈笑,惬意非常。茶水在杭州人生活中已经不是手中一杯绿色饮品,而是一种浸润到骨子里的优雅文化。
时下的杭州人不断创新茶文化,形成了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艺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的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传递了茶文化的经济社会功能。王信章介绍说,从2009年开始,每年4月20日为杭州的全民饮茶日,届时会举办春茶派送、茶道表演、炒茶比赛、企业展示、茶叶展销等活动,营造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
探茶产业
如今,市场上名为龙井茶的品牌种类纷繁,很多消费者不清楚什么茶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
很多人都以为西湖龙井就是个品牌,其实它是一个地域性的茶叶统称。《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对龙井茶的定义为“以‘龙井’地名命名,用在原产地域范围内经认定的茶园内生产的茶鲜叶,并在原产地域内按照《龙井茶》标准生产加工的绿茶。根据产区划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而其中只有西湖产区生产的龙井茶才可称为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共16800亩。其中龙井、狮子峰、灵隐、虎跑、五云山、梅家坞一带为一级保护区,是最原始、最核心的区域。
周文棠向记者介绍说,在保护区内按照不同地域小气候环境和炒制技术的差异,龙井茶又划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狮”字号品质最佳。西湖区为提高保护区茶叶品质,免费给茶农配发有机肥菜籽饼。“吃”了菜籽饼的西湖龙井,香气和口感颇佳。
在龙井村茶农缪雅琴口中,记者了解到手工炒茶的传统工艺面临缺乏传人的困境。缪雅琴的子女在外读书,没人继承炒茶工艺。后来一位来自安徽的年轻人上门学徒,缪雅琴便倾力相教。
传统的手工炒制技术是形成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关键工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炒制有一套独特的手法,归纳为“抖、搭、拓、捺、甩、抓、推、扣、压、磨”,全程全凭手工在一口特制光滑的锅中操作。
据了解,保护区的茶叶一部分由茶农自行销售,一部分由企业收购加工销售。目前市面上用外地茶叶以“西湖龙井”的名义进行出售的情况普遍存在。西湖龙井的品牌保护迫在眉睫。
为此,^***专门制定了防伪标识。2001年开始,按茶园面积和春茶产量,向茶农发放“茶农用产地防伪标识”。经营单位在向茶农收购西湖龙井茶时,向茶农索取此标识,再向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换“销售用产地防伪标识”,供销售龙井茶时使用。2011年,西湖龙井又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在流通领域的保护。
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的“御”牌是西湖龙井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其掌门人祝百昌告诉记者,物以稀为贵,西湖龙井茶作为国茶和礼品茶,应当打造成世界级的精品。为此,该公司已率先推出了高端品牌“皇家壹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