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名山名茶名天下(寻访中国十大绿茶之一)
日期:2013-06-07 浏览:423次 
黄山毛峰:名山名茶名天下(寻访中国十大绿茶之一)

  

黄山毛峰叶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 黄山毛峰

  编者按

  人们过日子,离不开油盐酱醋叶不但有助消化、增智力等功效,而且包涵着丰富历史文化元素,古往今来一直让人们着迷。本版从即日起,推出“寻访中国十大绿茶”栏目,和读者朋友一起,走进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地,解开名茶生长制作的奥妙,品赏文化的博大精深。

  绿茶是大部分中国百姓的最爱。当我们开始迈开探寻的步伐时,突然惊奇地发现,中国绝大多数最著名的绿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安吉白茶、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四川竹叶青等,均分布在北纬30°线附近。它们距离这条看不见的地球曲线,有的近在咫尺,最远的也没有超过两度!让我们就从这个神秘的地带起步,开始探索之旅。

  生平第二次前往黄山。头一回为看名山,这一次为访名茶

  那回登山,距今已有30余年,可黄山冠盖天下的美,它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绝,至今历历在目。以后又攀过无数名山,现在回顾起来,真有“登黄山天下无山”之感。

  这次行前没有料到,黄山脚下的园,会是那么的精彩。它不仅奉献了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三种——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给人以“有山之奇,添三分”的惊喜,还把一种“品如人品”的深邃文化内涵,连同醇香的水,慢慢地沁入你的心田。

  雾芽吸尽香龙脂

  版图如同一片枫叶的黄山市,不偏不倚正好“压”在北纬30°线上。72万亩园,分布在这里的青山绿水之间,其中33.9万亩为“黄山毛峰”生产园,几乎占了一半。

  1955年,黄山毛峰就被中国叶公司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优质绿茶,核心产区分布在徽州区富溪乡一带。其最大的生产商,是谢裕大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在该公司的一间会议室坐定,公司董事长谢一平吩咐员工给我们面前放上杯,置入叶,倒入热水。沏用的是泉水,方才谢一平领着我们看过那泉眼,汩汩而出的山泉,镜子一般透明。

  原本状如雀舌、色泽油润的新,遇见开水,像变戏法似的先是竖直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不一会儿,与水,均显润泽的象牙色。举杯闻之,一股兰花之香扑鼻而来。

  “黄山的叶,生长在不同的山头,香味是不一样的。富溪乡一带山上多生兰草,因此的鲜叶多放兰香。”随同问的黄山市农委叶站站长黄利义告诉记者,本地园,多是这里一点,那儿一块,几十亩一片就算大的了,星星点点与森林拥抱在一起。不像别处,漫山遍野分布。目前,全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77.4%,富溪乡则达90.2%。春来漫山花开,善于聚天地之灵气、汲万物之精华的树,便利用这种独特的地利优势,从自然界攫取了浓郁的天然香味。

  香气撩人,杯中之物更加诱人。举起杯,轻轻呡上一口,一股鲜爽醇和之味从口入腹。稍顿顿,又觉回味甘甜。大口喝完一杯,再续上水,口味居然更佳。如是四五杯,鲜爽之味不减。难怪人们评价黄山毛峰是“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了。

  边品茶边聊天,获知黄山毛峰香高味醇,与园海拔高度又有很大关系。黄山多雾,一年有200余天云雾缭绕。光线被雾珠遮挡,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进而使得树芽叶中的氨基酸、芳香物质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树新梢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这种环境,对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均十分有利。这是科学研究的结论,而在浪漫诗人眼里,“香如幽兰,叶醇如甘泉”,其原因无非是“雾牙吸尽香龙脂”了。

  品茶神聊正欢,忽听窗外响起汽车声。“今天采摘的鲜叶送到了!”谢一平乐哈哈地说道。我们一溜烟奔向厂门口,只见一辆辆农用车呼啸而来。车停稳,便能看清车厢里一个个大筐内,装满着嫩叶。掂几枝嫩叶送近鼻孔,尤如握着一把春兰。“本厂的园基地,都分布在周围1公里范围内,农清晨采摘的鲜叶,工厂当天就能全部加工完。”谢一平说。

  “我们这里只采春茶,夏秋茶一概不采。所以,今年的季再有几天就要结束了。”谢一平又补充道。黄山地区有句谚:“夏前,夏后草”。清明前后的春茶,叶子既鲜嫩,又不易遭受病虫害,因此品质较好。目前,黄山全市园亩均产量81.9斤,比全省平均产量低6.7斤,比全国产量低16.5斤,比世界平均产量更低52.3斤!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多采春茶而极少采摘夏秋茶,这也正是黄山叶质优味醇的重要原因。

  谢一平又领着我们参观了公司的示范园。园子建的如若公园,外形漂亮的太阳能杀虫灯像是园中一道风景。树与其他经济林木混合生长,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目前,谢裕大公司的5万亩生态园,都在推广应用这个示范园展示的生物农药防病治虫技术和林间作经验。“像这样的生态园,整个黄山市普及率接近90%。近几年,欧盟检出多批中国出口叶含有农药残留,这其中从来没有黄山叶的份儿。”黄站长在一旁以骄傲的口吻补充道。

  黄山毛峰第一家

  谢裕大叶股份有限公司是家“老字号”。公司办公室墙上悬着一幅横匾,上面是新安画派一代宗师黄宾虹题写的“黄山毛峰第一家”七个大字。它像是一个历史的指示牌,引导我们走壁穿崖,溯向文化的源头。

  黄山一带唐时名歙州,宋称徽州,不过,当时的范围更大,还包括婺源、绩溪两县。“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唐代王敷《酒论》中的诗句,揭示了此地作为叶集散市场的盛况。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去。”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乡的繁盛。时至明清,徽州业达到鼎盛,不仅品名目繁多,而且产量充足,远销海外。此时兴起的徽商,纷纷走出徽州,前往上海、广州等地开辟号、庄,借新安江水道,把徽州叶运销海内外。

  其中一位名叫谢正安的徽商,志行非同一般。他不仅在上海建立了“裕大”号,而且回到家乡徽州漕溪,潜心研制新。此时的徽州界,虽以屯溪为中心,却庄林立,名更像天上的星星。因此有谚说:“叶卖到老,名记不了。”深知品牌之道的谢正安,决心改变这种纷乱状况。他想从改进叶制法入手,可制是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哪能说改就改?而且制讲究“天、地、人”协调配合,其中最重要的道道就是“看”,难以整齐划一。可是谢正安凭着光前裕后、大展宏图的志向,硬是在传统的揉、捻、炒等加工程序中,加入了“独有门道”的“部篮一罩”烘干技术,制出的新“白毫披身,芽类似峰”,于是命名为“黄山毛峰”。1875年,此制成并投放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并获外国商高度评价。

  此后,黄山毛峰随着谢氏家族的浮沉而兴衰,随着世事的变幻而跌宕。到了20世纪80年代,重新振兴黄山毛峰的重任,居然戏剧般地落在了谢正安五世孙谢一平的身上。

  此时的谢一平,虽然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号,却再无可能走老路行旧法。面对全市农占农户总数的67%,制企业达到3600多家,中国与世界的业突飞猛进的现状,若不能在坚持品质的基础上取得规模的突破,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

  黄山毛峰正是由于产地高远,方成中之王;而人如,出其类,拔其萃,需有高远之志。深谙“道”的谢一平,给自己确定了“继承、发展、创新”的更高目标。

  2006年,谢一平创办的漕溪厂扩资重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一举完成了由一个传统的百年老字号到现代企业的重大转变。

  2007年,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谢裕大公司的现代化叶生产加工基地建立起来。其中4条清洁化、机械化叶生产线,为国内首创。

  2009年,新造的4条叶生产线投产,这也是亚洲最大的自动化、连续化的名优加工生产线。过去仅凭手工操作的杀青、揉捻、理条、解块、烘干、炒干等道工序,现在由计算机精确调控,可以一气哈成。机器这边放上鲜叶,那一头,即出干。全厂日处理鲜叶最多可达26万斤。

  谢一平领着我们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上下穿行,平时不擅言词的他,此时滔滔不绝。他谈得最多的是谢裕大的未来:把黄山毛峰直销店、加盟店开到全国;开辟园观光旅游;研制叶衍生产品。他的更大抱负是:在同为中国十大名茶的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核心产区,公司新建的加工厂尽快投产;此后,还要把工厂开到西湖龙井等其他名茶的核心产区!已经成为黄山最大制企业之一的谢裕大,看来将会大展宏图了。

12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丫丫113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盘点蛇年上半年闽茶十大“正能量” 下一篇西湖龙井:从来佳茗似佳人(寻访..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名茶烘干机的指数资料
  名茶烘干机适应于对茶叶进行脱水焙干;同时也可用于食品、果品的烘烤制作,不仅是茶叶加工过程中的...
2012北京茶博会:名峰茶业收获颇丰
白芽奇兰茶,系福建省平和县农业局茶叶站和崎岭乡彭溪村科技人员联合从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成功...
第六届芜湖茶博会盛装开幕:名茶屡屡飘香
'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
名山茶叶飞跃式发展 蒙顶山茶亮相茶博会
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两县,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古人说这里'仰...
初级茶艺师教程-- 茶类篇(茶叶的种类与名茶介绍)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自治区易贡,...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