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茶产业问计全国
日期:2013-06-02 浏览:373次 
湖北英山茶产业问计全国

  作为“湖北产第一大县”,英山是整个湖北产业发展的缩影。

  过去十多年,是英山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英山以非常独特的方式,告别了卖难,成为“全国品牌叶加工厂”。

  英山产业在为人代加工过程中,积蓄了实力,掌握了技术,开拓了市场,当地企不满足于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正酝酿推出自己的品牌,拿回高额附加值。

  应该说,从现在起,英山产业的发展,全面进入以“打造本土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崛起”为主要特征的第二阶段。

  未来五年,我们将看到一个区域性品牌奋力崛起、冲刺全国品牌的飞速发展过程。

  4月17日,笔者率团,对英山产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

  感受英山业勃勃生机

  深入英山之前,一个问题始终盘横在笔者脑中:作为全省园面积最大的产大县,在没有特别强势品牌的带动下,会不会有卖难的问题?尤其是有关专家一再警告,国内园面积正在趋向饱和。

  然而,在英山调研,却没听到一句销售难的抱怨,反而深刻感受到,在这个鄂皖交界的山区县里,产业正呈现出一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春茶高峰期,每天都有数辆满载着大别山浓郁香的大卡车,从英山县城北边的大别山叶市场出发,有的一路向东,到安徽、浙江、江苏;有的一路向北,到河南、山东,甚至东北等地。

  4月18日清晨,在大别山叶市场里,就有这样一辆准备前往济南的大货车,满载着近4万斤、价值800多万元的干

  英山叶商会会长汪格非说,这趟车从4月开始运货,将持续到8月底。

  仅这一趟车,每年就要运送800万至900万斤叶到北方大市场。

  30多岁的济南商赵燕,是这趟车的货主之一。她每年在英山的收购量,都在数万斤以上。

  像赵燕这样,常年活跃在英山的外地商有近百人。他们是联接英山这个中部产业基地与全国大市场的桥梁。

  到处是他们的故事:一些外地商,一旦听说哪家叶加工企业最近原料比较好,就提前住到老板家里,等到叶一出锅,立刻抢购。

  这批全国商,使得英山很早就不再为销售发愁。

  在英山县,农是幸福的。

  有人戏称,英山农村像欧洲:家家户户建着标致的小洋楼,贴着瓷砖,整洁、大方、洋气。

  在英山,开着小轿车到县城卖,不是一件稀罕事。

  销路畅通无阻,回过头来,让英山整个产业充满活力。从源头的种植,到加工,再到提供苗、肥、机以及包装等社会化服务的供应链,每个人都在忙碌着。

  这个高效的产业链条,就像一个巨大孵化器,不断滋生出新的企业,新的业态。

  38岁的姜保益,2007年筹集50万元资金,成立自己的叶加工厂,至今没有感受到风险和压力。

  在英山,建立一个叶加工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技术、市场,都是现成且完备的。

  姜保益要做的,就是足够的勤奋。事实上,2008年,他获利就超过20万元。

  这便是英山产业的活力,只要是想干事的老板,就一定能够挣到钱。

  尽管这种产业的活力还处在非常初级的状态,但它为英山产业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了充分的准备。

  “全国品牌叶代加工厂”

  近年来,针对英山产业的争议,主要是英山沦为全国品牌叶的原料供应地。

  其实,仔细分析英山产业的现状,就会发现,英山产业要发展,初期的贴牌加工,跟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早期必须发展对外加工贸易一样,是必经之路。

  有些事实,我们不能忽略:

  其一,英山园面积20多万亩,不仅在省内无出其右者,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这意味着,英山每年的叶产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首先,要将这些产品卖出去,否则,滞销的叶只会将农逼到各级^***门口。

  其二,英山古属安徽六安州,但很早就划归湖北。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美誉,并没让英山获益。

  没有老祖宗的牌子可以依靠,英山必须重新打造自己的品牌。而“英山云雾”又遭遇恶意抢注,品牌官司一直没停。

  其三,作为一个山区县,英山经济实力弱小,尽管产业活力比较强,但是,当地却没有强势资本有能力整合起英山全部产业资源。

  这些都注定,英山产业发展初期,只能借助全国商的力量,首先能够将英山卖出去。

  十多年来,各地商在英山辛勤耕耘,给英山带来的变化十分显著:

  首先解决了叶销售难题。

  其次,让全国叶销区认识到英山叶原料的优质。英山属于大别山的余脉,气候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信阳等区接近。而这些地方,园面积逐步萎缩,英山这个优质的叶基地,成了他们原料的有力补充地。

  第三,学习了全国制技艺。全国品牌商云集英山,为让在英山收购的叶品质更接近于自己贴牌的品牌,他们往往自带技术高超的制师傅。久而久之,来自全国的工艺在英山沉淀下来。

  第四,英山本地企积攒了实力。有了全国商托底,英山本地企专注于原料收购,精心加工。经过长期的合作,英山企也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加工规模越来越大,厂房也越建越漂亮。

  第五,让全国消费者充分了解英山叶。很多地方,一开始是用英山叶冒充本地叶,但是消费者也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到英山叶的优秀品质,同时价格上更具优势。赵燕就说,她刚做叶生意时,山东消费者并不知道英山叶,现在不仅接受而且喜爱。

  第六,增强了英山商拓展全国市场的信心。各地商的到来,让英山本地企对全国市场有了全面了解。他们由以前被动等待别人收购,到现在酝酿着要主动走出去,进军全国市场。

  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英山产业绝不仅仅只是充当全国品牌叶的“原料供应基地”,更准确地说,是“全国品牌叶的代加工厂”,就像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那样。

12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痞子式笑hob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贵州湄潭,因茶而可能 下一篇“七个大”创新突破 安溪继续领跑..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湖北:巴东茶叶产业整合之路(图)
时下,走进巴东县茶叶主产区金果坪、溪丘湾、沿渡河等地,遍布山前屋后的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茶叶加工...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做大做强优质毛尖茶产业(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覃塘区有关部门通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优质毛尖茶...
西双版纳春茶产量减少 价格回升涨10块(图)
勐海县勐混镇贺开古茶山曼迈寨的拉祜族茶农站在自家木楼房的阳台采摘古乔木茶芽春茶采制结束了,勐海县...
四川洪雅茶产业发展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图)
茶叶机采作业茶叶农残检测茶园喷灌设施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的洪雅,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县内海拔...
中国茶产业升级临界点来临 销区茶展顺势成长
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茶叶茶文化博览会组委会消息:2009年5月27日上午,第二届深圳茶博会组委会成立会...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