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古茶园:世界上第一个茶农业文化遗产
日期:2013-06-02 浏览:170次 
普洱古茶园:世界上第一个茶农业文化遗产

  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树的故乡和文化的发祥地。在云南省普洱市境内,包含着完整的古木兰和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这里是世界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园以及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园的各个种类的树居群类型,形成了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树原产地、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是未来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还保存了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因此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2年9月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世界树之源。普洱市境内有树始祖化石——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中华木兰化石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野生树千家寨野生古树,全世界唯一树龄千年以上的邦崴过渡型古树,最大规模的野生野自然群落和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千年万亩古园。

  树种质资源博物馆。古树资源丰富,几乎包括了原始和进化的各种类型,是研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中野生大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树种质资源。与普通无性系园不同的是,野生状态的古树对各种病虫害、冷害、冻害等抗性更强。普洱市有大叶16个种、中叶5个种、小叶2个种,是树变异最多、最集中、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充满生态智慧的古园。古园是当地居民在逐渐摸索树生长习性的基础上,长期利用林窗内的合适光照、水湿条件,形成的一种特殊而古老的叶栽培方式。种植于林窗之中的叶受天然森林的遮荫,凋落物量大,有机质丰富,不需要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因而古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丰富,保存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在树的栽培中,一些少数民族为防治病虫害,提升叶的口感等多种目的,在园中有意识地栽种树木、花果或蔬菜,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获得了更好的叶品质。古树上有较多的寄生和附生植物,仅发现少量的籽盾蝽、蚜虫和毛虫等病虫害。这种源自传统经验的耕作方式使农民获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共处。

  丰富多彩的文化。澜沧江中下游世居少数民族悠久的种、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道、艺、礼、俗、医、歌、舞、膳等内涵丰富的文化和饮习俗。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各民族(主要是布朗族、佤族等)可能是最早引种、驯化野生树和食用叶的先民。不同的少数民族皆有其祖先利用作为药品的传说,不同民族对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如傣族的“竹筒”,哈尼族的“土锅”,布朗族的“青竹”和“酸”,基诺族的“凉拌”,佤族的“烧”,拉祜族的“烤”,彝族的“土罐”等,已作为传统的饮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叶常常作为必需的饮品、礼品和祭品。对当地各民族的影响已经浸透到生活、精神和宗教各个方面。

  马古道的起点。马古道是亚洲大陆上以叶为纽带的古代交通贸易网络,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马互市的结果。据史学家考证,普洱市(古称普洱府)在东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树,距今有1800多年;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并形成了“普洱昆明官马大道”、“普洱大理西藏茶马大道”等6条保存完好的马古道,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也因此使普洱市成为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是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普洱茶文化的中心地带。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痞子式笑hob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福建莆田神茶“九条茶” 制茶技艺.. 下一篇福建松溪县举办第二届茶王赛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白领专用普洱【佳人如月】
...
大益803普洱7572饼茶
...
[旧茶] 勐海92年高山普洱生饼、勐海88年7542青饼、00年陆游一首诗勐海青饼
【商品名称】勐海92年高山普洱生饼【生熟】生茶年份】1992年【重量】357g/饼【生产厂家】中国云南西双...
多过五十年的普洱
各茶友您好!朋友上辈所收藏的,原是一整大木箱的,现只馀下数砖,每两砖用像是蕉叶的东西包装,而每砖...
大益普洱茶--韵象熟饼
...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