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犹县茶叶产业绿意盎然
前 言
上犹县位于赣州市西部,国土面积1544平方公里,辖5镇9乡、131个行政村,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6.8万)。上犹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全省老区建设重点县和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有57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其中国家级贫困村28个),贫困人口79669人,贫困发生率29.88%;全县14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是库区乡镇,库区面积达12.6万亩,产生大中型水库移民8645户38334人,占赣州市水库移民总数的18.1%,分布在14个乡镇、125个行政村。
上犹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开发新路。为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省市领导多次深入上犹关心帮扶。2012年,副省长姚木根多次带领省直部门领导深入上犹库区、深山区,倾力帮扶落实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同时,上犹以产业扶贫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向上争取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加大扶贫开发和攻坚力度,构建大扶贫格局。他们结合县情实际,确定将“两茶一苗”( 茶叶、油茶、珍贵绿化苗木)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在全县推广,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以来,该县用于发展“两茶一苗”产业等开发项目的财政专项资金1.25亿元。目前,全县拥有茶叶6.29万亩、油茶35万亩、珍贵绿化苗木3万亩,先后被评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省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县。“两茶一苗”产业年产值4亿多元,产业项目覆盖全县70%贫困村,带动380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农户13000多户)参与项目实施,户均增收3580元,“两茶一苗”产业已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2010年,该县被省委、省^***评为全省扶贫(移民)工作先进县,2011年被评为全省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
茶叶产业绿意盎然
近日,素有“赣南茶叶第一村”美誉的上犹县梅水乡园村,在茗香阁里进行了一场韵味十足的茶艺表演。许多游客专慕“上犹绿茶”之名前来。一杯杯清香四溢的绿茶端到游客面前,让游客陶醉在浓浓的茶乡茶韵之中。
上犹县依托生态优势,围绕“两茶一苗”产业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完善茶叶产业体系,推进品牌创建工程,提升茶叶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09年至2012年,该县茶园面积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增加;每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投入茶叶产业建设,用于茶苗补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基地的主次干道、供电杆线、灌溉设施、山塘水库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维护等项目;对新开连片100亩以上茶园的农户每亩扶持600元,对新开10亩以上和低改30亩以上茶园的农户免费提供茶苗。目前,该县重点打造了“一带三圈五基地”(即梅岭经园村至五指峰的茶叶产业带,油石嶂有机茶、五指峰高山茶、梅岭有机茶3个茶叶产业圈和油石嶂、梅岭、园村、五指峰和营前五大基地),全县拥有茶叶面积6.29万亩(其中2000亩以上的茶叶基地有5个,面积3万多亩),可采面积4.13万亩。2011年产茶1016吨,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赣南地区首位,享有“赣南茶叶之乡”美称。全县大小茶场96个、加工厂28家,拥有加工机械设备126台(套),名茶品种16个,参与茶叶产业贫困农户7328户。该县先后被授予“全省产茶十强县”、“江西省标准茶园建设示范县”、“全国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实验建设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产业发展示范县”等称号。同时,以茶叶为媒,将生态资源、茶叶产业和客家文化、茶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发亲近自然游、科普体验游、茶园观光游,重点打造了梅水乡园村茶园、五指峰、油石嶂茶叶基地等特色茶叶产业旅游示范点。(节选自《上犹产业扶贫拓宽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