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鉴画”——书画收藏鉴定的捷径
日期:2013-09-18 浏览:305次 
“以书鉴画”——书画收藏鉴定的捷径

唐张彦远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历史对此说做出了最好的印证。纵观中国绘画史,举凡大画家莫不是大书家。远如宋之米芾、元之赵孟睢⒛哞叮?髦?恼髅鳌⒍?洳?⑶嗵佟?籽簦?逯?0迩拧⒔鹋???缃??奈獠?丁⒄糯笄А⑵氚资?⑿毂?琛⑴颂焓佟⒗羁囔?⒙劫采俚榷肌耙允槿牖?保??约憾捞氐氖榉ㄓ帽噬?附?婊?醋髦校?佣?纬闪俗约合拭鞯幕?纭C总朗榉ǖ娜魍鸦???窖淘频摹懊准疑剿?保徽悦项的古意儒雅渗入其严谨工整的《浴马图》;文征明行书的锐利成就了其飘逸临风的兰竹;董其昌书法的散淡虚和变为其山水的“清幽淡远”;徐渭书法的跳宕狂放在他的花卉中成了“水墨淋漓”;陈淳高超的书法用笔则化为勾花写叶的娴熟;八大山人书法的肃穆与其花鸟的冷逸绝尘一脉相承;郑板桥“七分半书”的瘦硬与他画竹的爽利峭拔毫无二致;金农书法的生涩与他绘画的古拙异曲同工,如此范例可谓不胜枚举。

近百年的画坛大家也无不沿袭了“以书入画”的传统。吴昌硕将石鼓文的金石气导入其花卉;张大千的魏碑行书使他的绘画用笔如铁线银钩;齐白石将书法中的纵横大气引入到大写意花鸟中;徐悲鸿对碑隶的精研使他的写意骏马笔墨奔放而灵动;潘天寿的高超书法使其绘画笔力千钧,力能扛鼎;李可染的“酱当体”书法成就了“李家山水”的厚重博大;李苦禅对二爨的用功把他的线条打造得如屈铁一般;陆俨少独创的“勾云法”则得益于其书法的行云流水。黄宾虹曾说:“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于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傅抱石也曾云:“元人笔墨变了,变得如同写草书、行书一般。”我们看傅抱石的“抱石皴”,中锋、散锋并用,如锥画沙,真力弥满,同他的书法如出一辙。当代名家也莫不如此,黄胄书法的迅疾流利转化为他绘画的“速写化”;范曾书法的洒丽变为其人物画线条的飘逸,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正因为古今绘画大师名家们擅长“以书入画”,所以“以书鉴画”也就成为鉴其作品真伪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依据。以近现代中国画坛大师徐悲鸿先生为例。徐悲鸿早年拜康有为为师,广临名碑,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功力,他的书法融魏碑、汉隶、二王行书于一体,秀丽而厚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徐氏书体”,这种书体不是一般的造假者可以轻易模仿像的。我们看两张拍场上出现的仿品,一件《双马图》仿造自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真迹《三马图》,另一张《立马图》明显克隆自馆藏真迹《霜草识秋高》,两幅伪作虽极尽抄袭模仿之能事,但无论款书还是画中笔墨的运用,同真迹都有天壤之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徐悲鸿的书法功力,我们可以从他的书法真迹《招魂诗》中看得一目了然,笔势连贯,一气呵成,秀中有刚,流利自然。反观赝品,矫揉造作,苍白无力,全无神韵,乱写一气。

总之,书画一理,以书入画,由书鉴画,是热衷书画收藏的爱好投资者都应该熟悉明了的,了解这一点对书画鉴定十分重要,“以书鉴画”不失为书画鉴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出土古陶器现场保护探究 下一篇瓷器的维护和保养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审评——肉桂(秋茶)
干茶外形:特征:香高味醇,叶底红边艳丽。第一泡冲泡后的叶底及汤色:第二泡冲泡后的叶底及汤色:第三...
顾景舟——供春壶
壶形仿知名的「供春壶」,即取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泥色黄褐,朴质古拙...
顾景舟——小石瓢壶
壶身及盖钮呈三角形,壶式饱饱厚厚,盖钮则轻巧巧拱起如桥状。直流延壶腹弧度斜向上伸,把则顺壶肩平伸...
茶为第一国饮——访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伍绍祖(图)
伍绍祖指着身后的照片说:“就是这一年,小平同志正式确定申办奥运会。现在奥运会终于要在家门口办了,...
著名画家刘方亭:书画造境尚需茶(图)
著名画家刘方亭  著名画家刘方亭爱猫,更擅长画猫。他笔下的猫有的可爱顽皮,有的憨态可掬,无论动态...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