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哪些方面鉴识明永乐与明宣德红釉瓷?—瓷器问答第三十四问
答:永乐时期,由于陶瓷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器物比前朝明显增多。这时成功烧造出的鲜红釉器色调纯正,光莹鲜艳。宣德时红釉瓷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成型工艺比永乐时更佳,而且烧造出的数量和器型也比永乐时增加很多。这时的红釉器釉色光彩耀眼,红如宝石,被后世称为“宝石红”。
◆典型器
在明永乐红釉器的传世品中,以带有永乐官窑款的瓷器最为典型。宣德朝的红釉器器型丰富,传世品也多,其中以无款的红釉僧帽壶和景德镇珠山出土的鲜红釉暗刻花梅瓶最为典型。前者壶口形状如僧帽,器物施鲜红釉,光泽度高,底部无款识。后者器表红釉经高温熔融后,稍有垂流,但垂流不过足,于足边齐削。
◆器型
明永乐、宣德时期红釉器造型有花瓶、盘、碗、洗、高足碗、僧帽壶、莲瓣卤壶、梨形小执壶、凤首壶、炉等,均造型规整。其中宣德红釉梨式壶与永乐器型基本相同,只是壶腹略显肥厚,颈部盖上的系及宝珠顶较大,圈足较高。
◆胎釉
明永乐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高温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焙烧而成。一改元代暗红色调,鲜艳如初凝的鸡血,且呈色稳定,因色泽鲜红而名“鲜红”。宣德红釉器胎体较厚,釉层不流不裂,色调庄重肃穆,釉面匀称,艳如宝石。这时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致使口沿多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圆润白边,俗称“灯草口”。

明永乐青花四季青花卉纹大扁壶
鉴赏:此件作品呈扁腹状,腹中有脐凸起,加短筒形口。纹饰以青花绘缠枝花,中央有凸出的圆块,描绘以海水波浪纹。此种器形设计奇特,显然是受到西亚波斯金属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