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晋作家具
西方人最早收藏的中国家具是明代万历朝前后的大漆镶嵌或者雕漆家具,收藏黄花梨家具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两种家具格调甚高,但存世稀少,价格奇贵,绝非一般人可问津。
好在优秀的中国家具不只此两种。比如山西家具,即晋作家具就是十分出色的古典家具,其中佳者,或风格高古,或富文人情怀,令人百看不厌。
难怪三年前王世襄先生在看了一批山西明清家具精品后,发表了题为“未临沧海难言水”的文章,对高古的晋作家具大为激赏。
那么,山西为何出好家具呢?
明清时期晋商在全国的经营十分成功。中国古人的习惯是致富后要置地产,建深宅大院,造好房子必定要制作家具。房子和家具都是要传代的,因此只要有条件,制作一定十分讲究,而他们有实力从全国聘请最好的工匠来制作家具。同样重要的是,历史上山西多出文人,他们往往参与到家具的设计制作中,使得山西家具的具有不凡的文人品味。这也是为什么晋作家具的格调要普遍高于其它地区如河北、山东、陕西和河南家具的原因。
那么,山西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明清家具存世呢?
山西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交通比较闭塞,遭受自然灾害及战乱破坏较少,加上山西人崇尚节俭,故而山西文物得以较好的保存。其中最著名者包括古建筑和古家具。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建于唐朝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距今已有1200多年。而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则是辽代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90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巍然耸立。合理的设计和坚实结构也是这些建筑能历尽千年沧桑而完存的重要原因。家具亦然,一些远至宋辽金元的家具都能幸存下来,而明早期的家具更是时有发现,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美国人柯惕思(Evarts Curtis)在中国古典家具上浸淫了20多年,在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他对晋作家具的优点作了充分的阐述。他特别提到,山西家具与传统建筑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相同和共通之处,如,山西的建筑顶梁高大,给人以一种威严感。山西家具亦然,一般枨很靠近顶面,显得气势大,欣赏其家具通常要带点仰视的眼光才能领略其奥妙。又如,有些山西家具带有建筑的樑架结构,还有,很多晋作家具的雕刻风格跟那里的砖雕风格一脉相承等等。 他的研究视角还触及家具上保留下来的少数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如辽金喜欢在家具上进行多层雕刻等。他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些老家具所携带的信息中,窥探年代更久远的唐宋建筑和家具的影子,上溯到家具更古老的源头。因此风格高古的柴木家具,尤其是其中带漆的,是十分值得收藏的。
山西家具用料以榆木、核桃木、柏木及楠木为主,虽然不及紫檀、黄花梨名贵,但丝毫无损其艺术价值。因为任何艺术品,艺术性总是第一位的。由于柴木资源更丰富,工匠能进行更多的实验创新和自由发挥,结果创造出许多我们现在看到的个性极其丰富多样的结构和造型。许多高古柴木家具的造型,是后来程式化了的硬木家具中所没有的。现存的一些高柴家具的制作年代也早于硬木家具,年份可上溯至元代,甚至宋辽金;而结构也比以黄花梨、紫檀家具丰富多彩。山西家具在艺术造型上是多姿多彩的,体现了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家具有的含蓄简约,有的秾华富丽,有的朴拙自然,可以说代表了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影响。其实明清黄花梨家具的造型和结构就脱胎于柴木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先生在谈及自己的研究和收藏体会时说,“收藏家具不应只看木质,尽管木质是个重要方面,还要看造型、年代、结构、做工及凝聚的文化内涵。”这是收藏的一个磨练升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