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叹花梨
日期:2011-10-13 浏览:932次 
焚琴煮鹤叹花梨

 20世纪50年代后,海南黄花梨屡遭摧残,甚至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植物界的“大熊猫”

  一眼看去,海南黄花梨并不出众。它不像众多的热带林木,周围陪伴着“兄弟姐妹”,很多时候,野生黄花梨远离茂密的原始森林,孤独骄傲地生长在山坡上、岩石旁、小溪边,乃至海南村落的房前屋后。

  据《中国树木志》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除万宁、陵水、五指山市以外的各市县,其中白沙、东方、昌江、乐东、三亚、海口为主要产区。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

  海南黄花梨价值最高的是树木的心材部分。不同流域的海南黄花梨心材有明显差别:南渡江流域的木质较生长在昌化江流域的稍松,比重接近水,落水后呈半浮状态;木油、香味也稍少,硬度也稍软。名贵的海南黄花梨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尤以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为贵。生长在南渡江流域的海南黄花梨17年树龄开始结心材,60年树龄的心材约为30厘米;而生长在昌化江流域的海南黄花梨树60年树龄的心材仅约为18厘米。

  年过九旬的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海南师范学院植物学教授钟义,将海南黄花梨比喻为植物界的“熊猫”。他说,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海南岛的海南黄花梨,已被国家林业部列为一级珍稀、濒危的植物,对它的重视与保护应该像对国宝熊猫一样,不可以怠慢。

  “猎杀一只熊猫,会遭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严惩,而偷伐一棵国家保护的一级珍稀植物,却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野生海南黄花梨遭遇灭绝般的砍伐,钟义感到无比痛心。他对海南黄花梨的定性是:珍贵性、稀有性、独有性和濒危性。

  钟义教授解释说,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一般是那些种群规模小,株数少,地域生长分布十分有限,仅存于某个特定的地域的植物。野生的海南黄花梨是国家第一批一级珍稀植物,堪称天下第一神木。

  一位海南黄花梨研究者近3年里访遍海南黄花梨产地,结果让人扼腕。他发现海南岛成材的野生海南黄花梨植物,即胸径超过25厘米的植物活体,几乎已被盗伐殆尽。

  木中翘楚演绎经典

  早在唐朝,海南黄花梨就已经是海南的贡品。明清两朝,海南黄花梨以行云流水的纹理、圆润剔透的质感,引发了文人士大夫的狂热追逐,征服了紫禁城的主人。明永乐初年,迁都大建宫殿,皇族建府,大臣修院,富贾修园,海内外热带地区生产的各种名贵木材纷进京城,数量之大,品种之多,亘古未有。在众多木材中,海南花梨从天下良材中脱颖而出,造就了明清家具的辉煌。明朝天启皇帝甚至躲在后宫里当起了木匠,史称“木匠皇帝”。

  西方著名中国文化史专家、美国伊 利诺伊大学伊佩霞教授在她撰写的《剑桥插图中国史》里,对一把明朝官帽椅有这样一段描述:“明代制作的硬木家具之典雅,至今未有超越者。这把‘官’椅的构造是由纤细、微曲的黄花梨木组合而成的,这种木纹漂亮的硬木主要产于位于热带的广东以南的海南岛。”

  如今,明式海南黄花梨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是中国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艺术收藏热点。这些家具线条简约,造型典雅,完美地融合了艺术、文化和实用的功能,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当今中国“继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陶瓷后,又一载入青史的国粹”。

  在各地区、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古典家具中,现以明式花梨木京作家具(京城工匠打造)最受推崇。苏作(苏州)明式家具起源以精巧、典雅、充满书卷气为显著特征,京作明式家具在吸收苏作家具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皇家的尊贵、威严和大气,尤其是采用了进贡皇家的御品花梨木(海南黄花梨)来制作,柔美中更显庄重。

  在海南百姓眼里,海南黄花梨原来只是因其耐腐、耐浸、耐晒的特点而受到农夫的偏爱,多用以制作犁、耙、牛轭等生产工具。在黎族地区,百姓自古以来认定的“四大财富”是蛙锣(黎族的一种乐器)、牛群、山地和粉枪(猎枪的一种),并没有黄花梨。当它成为贡品而身价百倍后,由此爆发的流血事件在明清两代乃至民国的史书中不断出现。海南交通落后,牛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装满海南黄花梨木的牛车拉出黎峒,送到附近的港口,然后装船出岛。由于船行缓慢,船队极易遭遇匪盗;海上气候变幻,倏忽而至的台风更是令人闻风丧胆……

  几百年的开采使得海南黄花梨渐渐淡出人们视野,20世纪30年代,我国红木家具界的权威人士就曾断言:黄花梨(此指海南黄花梨)在我国已经绝迹。此后30年里,业内人士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

  直到1963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物资交流会上,这一说法才被推翻:海南某单位带去了几立方米作为药用的“降香木”,最后这批木头流到了当时全国四大红木家具厂之一的上海雕刻艺术四厂。当年秋天,北京中式家具厂人员到上海交流、参观时,发现这批“降香木”就是被认为早已绝迹的海南黄花梨,他们马上向国务院汇报。调令随后发出,开始从海南调拨黄花梨木材。约在1964年春天,海南将收集到的几十立方米黄花梨木运往京城。据说,当年从海南调拨的海南黄花梨木至今还有存货,弥足珍贵。

  野生黄花梨屡遭摧残

  据热带雨林专家介绍,热带雨林砍伐一次后至少要200年的恢复期。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清朝雍正年间海南大规模砍伐黄花梨,乾隆曾下旨禁止再伐。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原动荡,海南岛远离中心,黄花梨木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

  20世纪50年代后,海南黄花梨屡遭摧残,甚至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1958年“大跃进”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是海南热带雨林的一场灾难。黄花梨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燃烧时火力旺盛,持续时间长,成为炼钢时不可多得的好木柴。

  20世纪60至70年代,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加上一部分当地黎民依然保留了刀耕火种的传统习俗,烧山对海南黄花梨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据统计,在这一时期,海南岛原有80%的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到47%。

  当时,海南花梨木(被认作“降香木”)还承担了出口创汇的重任。由于西方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国家外汇吃紧,而“降香木”在燃烧过程中散发缕缕幽香,是做上等佛香的原料。外贸企业公司将“降香木”粉碎后制成佛香,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换取外汇。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海南黄花梨木多被偷运至往香港和广东中山、新会等地,加工成家具后出口到东南亚。这些年里,运出海南岛的海南黄花梨木主要来源于药材公司库存的当药材的木材,停了产的工艺厂、乐器厂、算盘厂等仓库里的原材料,以及林场、农垦老工人家里存下的木料。

  上世纪90年代起,古典家具热潮汹涌,各地客商纷纷派人上岛收购海南黄花梨木,不仅将老木材搜罗一空,还将可以寻到的村前屋后的黄花梨树砍光。接着就是拆房子,搜罗旧家具、旧农具,只要与海南黄花梨木沾边的东西,统统收入囊中。“岛内出现了‘偷梁大王’。”一位花梨木收藏者介绍说,2003年2月3日,海口市永兴镇儒黄村一所用花梨木做房梁的老房子,一夜被“偷梁大王”用两根木柱顶住房梁的两边,然后偷去了房屋正中用花梨木做的主梁。

张志扬:我是天下第一傻瓜?

他用黄金换花梨

花梨木 贵到让人心痛

焚琴煮鹤叹花梨

古典家具收藏热炒高海南花梨木价格

黄花梨家具传奇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黄花梨家具传奇 下一篇花梨木 贵到让人心痛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稀世之作西施壶,0.1g重小如绿豆
稀世之作西施壶,0.1g重小如绿豆西施壶仅0.1克重“中国瓷都”潮州市枫溪镇民间陶瓷工艺师吴鸿斌创作了...
茶马古道:变迁与保护
那柯里段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如何对茶马古道进行研究保护,成为各地政府与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宜兴刻花卉诗文壶
宜兴刻花卉诗文壶“子冶”“杨葆年”款。高10.2厘米杨葆年款紫砂简介:杨葆年,又宝年,字公寿,清嘉庆...
巴金百岁寿心壶
巴金百岁寿心壶图正面  整把壶色泽温润、气质典雅,浑厚中蕴含秀逸,实属难得之精品。 为庆贺文学老...
[组图]茶叶包装设计(图片欣赏)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