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紫砂泥的形成
日期:2010-02-11 浏览:777次 
正确认识紫砂泥的形成

 

  宜兴紫砂壶泥的矿物组成,属于含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类型,其具备了宜兴紫砂壶陶严格的工艺要求。 紫砂壶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绿泥都产于甲泥矿中。甲泥是一种脊性粘土,紫红色,色似铁甲,故名“甲泥”。甲泥矿中甲泥储量最多,紫泥、绿泥储量较少,紫泥仅占总储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故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所以,紫砂壶的泥料,也只有在大量生产日用陶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因为这种深藏于岩层下数百米深处的“甲泥”之中的紫泥,必须从甲泥中分选出来,没有日用陶的大量使用甲泥,紫泥也就无从取得。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壶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壶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壶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壶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且烧成后收缩比大),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 


  谈到紫砂壶泥料的练制,在五十年代以前,还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干捣碎的泥团围成一圈,用河水冲洗,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今人实难想像前人在练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到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采用机械化、有雷蒙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 

  为了丰富紫砂壶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壶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壶藏家的目光。紫砂壶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宜兴的陶土,主要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其成因是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石炭纪、泥盆纪地质时代的某一阶段,因外力作用内陆湖泊和滨海湖泊沉积而成矿床。


    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一般而言,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而宜兴紫砂壶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 红泥三种,统称紫砂壶泥。其中紫泥又是生产各种紫砂壶陶器的最主要的泥料,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中上部,以夹层形式存在。紫泥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与甲泥一致。紫泥矿体形态呈薄层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稳定性差,而不延续。原料外观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绿泥又是紫泥砂层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因出产稀少,不宜制作大件作品,也不易烧制茗壶佳品,故常与紫泥相调和,合成拼料泥,不仅易制作,茗壶佳作成品率也高。

    红泥位于嫩泥矿层的底部,因其色泽纯正,结合性能好,但烧成时收缩率大,所以仅适宜制作小品。红泥、绿泥也常用作茗壶表面粉妆土,涂绘于作品的表面,达到丰富作品色泽的效果。

    紫砂壶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为粉砂泥质结构,由于含有较多的铁质,故又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其矿物成分以石英碎屑、白云母为主,及少量长石。胶结构为粘土矿物(鳞片状、含量25—30%%的高岭石及鳞片状、含量3—5%%的水云母、绢云母),因被铁质污染而呈棕色。综上所述,紫砂壶泥矿是石英、高岭石和赤铁矿等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粉砂质泥岩砂。紫砂壶泥中因含石英颗粒,泥中有砂又被行家称之为最有“骨力”。其团粒结构中颗粒大小、尺寸组合自然适中,玻璃较少,结晶相多……紫砂壶泥这些特征是其他一般红色粘土不能完全具备的,也正是由于紫砂壶泥矿天赋的特性,使它具备良好的工艺性能和实用功能。

Tags: 正确 认识 紫砂 形成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玩物不丧志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解密红泥矿源 下一篇紫砂矿土的炼制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朱泥壶与紫砂壶的区别
袖珍朱泥壶紫砂壶从泥质的结构中分析朱泥壶的土质与建筑工程所称的红砖的土质可以说是完全一样,除了铅...
紫砂鼻烟壶|清代鼻烟壶鉴别
紫砂鼻烟壶|清代鼻烟壶鉴别紫砂鼻烟壶紫砂鼻烟壶2紫砂鼻烟壶图片欣赏紫砂陶是用紫砂泥、红泥或绿泥等制...
花式紫砂壶|菱花式紫砂壶
花式紫砂壶|菱花式紫砂壶花式紫砂壶  六方形壶,砂泥匀薄,底刻“丙辰仲冬陈用卿制”阴文楷书款。流...
世界最大紫砂壶|紫砂壶“松鼠提梁”
世界最大紫砂壶|紫砂壶“松鼠提梁”紫砂壶“松鼠提梁”  体宽1.8米重1吨23日亮相“大馆” 你见过重...
紫砂杯鉴别|如何识别垃圾的紫砂杯
因现在紫砂限制开采,再加上人工工资增加,物价飞涨。这种情况下紫砂杯生产压力进一步增加,利润空间已...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