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矿土的炼制
日期:2010-02-11 浏览:763次 
紫砂矿土的炼制

 

  紫砂壶矿土产于江苏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一带,成矿年代为古生代泥盆系,约三亿五千万年左右,位于江南古陆边缘,海、陆、湖交替的三亚类地带。借助风力或水利的搬迁,一些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沉积型粘土页岩。大自然的神力为壶艺家配制了直接可用的陶瓷原料。紫砂壶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壶成品泥具可塑性、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紫砂壶矿土由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壶泥并美称五色土富贵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足见 紫砂壶矿土之珍贵紫砂壶矿土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东一带,呈结晶状,而被玻璃相少,具有教高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气性。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因此赋予了紫砂壶茗壶手工成型、拍、压、塑、镂、刻等多种工艺手法。

  紫砂壶矿土俗称生泥形似块状岩石,矿土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风霜雨雪,待其风化,松散成小颗粒方可开始加工使用。紫砂壶矿土大约要开采千吨陶土方能得1吨左右紫砂壶泥,须经人工精选,剔除矿土中的老块、夹石、废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然后由矿土机械粉碎呈粉末状,并视产品的大小再选用适当的筛孔过筛(筛孔有60目、40目、32目和24目),加水练成块状,经人工锤炼或真空炼泥机压炼,排除泥中空气,放置数月方可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紫泥生成于甲泥矿层的夹层之中,因其产量多而成为大宗产品的原料.

  本山绿泥生成于紫泥层与岩板的夹脂之中,故有泥中泥之称,因出产量稀少,不宜制作大件作品,而且也不易烧制茗壶佳品,故仅少数茗壶用本山绿泥制作,而常与紫泥相调合成团泥,易制作,成品率也高.红泥位于嫩泥矿层的底部,因其色泽纯正,结合性能好而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因红泥烧成时收缩率大,所以仅适宜于制小品,产量甚少。

  本山绿泥与红泥也通常作茗壶表面的化妆土,涂绘于器物表面,来达到丰富茗壶的色泽紫砂壶泥被行家称之最有骨力,

  这指泥中之砂,石英颗粒。其团粒结构与其他一般红色粘土殊不相同.紫砂壶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润,须经粉碎至一定细度,加水澄炼成块状,不同于瓷土那样需添加其他原料配合,仅以单一原料即可成型制坯。这种天然泥矿在陶瓷产区十分罕见,我国广西、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省的一些地区虽有类似陶土,烧成呈紫红色的无釉陶器,初看有相似之处,但其玻璃相重,无法采用泥片镶接成型和围坯打身筒法来制作精美的紫砂壶茗壶,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与宜兴紫砂壶泥相媲美的矿土。为改变紫砂壶单一色泽和器表的肌理效果、满足工艺变化和造型设计上的需要,如掺以粗砂或□砂,充分运用泥与砂粒收缩率不同的特点,烧成后的茗壶表面珠粒隐现如香梨表皮.紫砂壶行业中俗称梨皮泥。

  同时也可把几种泥料混和相配及变换烧制的位置,高火色深沉,低火则色浅,壶色分别会产生:深紫色、栗色紫茄色、朱砂紫色、海棠红色、大红袍色、天青水碧色、琅纤翠色、黛墨色、葵黄色、冷金黄色、墨绿色、枇杷黄色等多种颜色。

  早在1920年前后,就有紫砂壶泥中添加金属氧化物着色剂的先例,如本山绿泥加入白泥和氧化钴成为墨绿泥,紫泥中加入氧化锰成为拼料泥,呈紫中泛蓝色等。今年来,随着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产量的减少,采用纯净陶土添加氧化物作色剂或用新的矿土替代,表面装饰随着造型而增色,配制了许多新泥种,如菜椒泥、纯青泥、碧春泥芒果黄泥、大红泥等,但由于表面玻璃相重,收缩率大,终不如老壶纯朴。

  一把融工艺、造型均为精美的紫砂壶茗壶,配泥是壶艺家一项绝活,秘不相授,各有心法,运用不同色泽的泥调合配比而成,观其烧成后发色的种种物理、化学变化,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所作茗壶争奇斗艳,多姿多彩。历代制壶名家到当今的工艺大师皆以色泽妍美、典雅的泥制作茗壶而成为一大特色。

Tags: 紫砂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玩物不丧志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正确认识紫砂泥的形成 下一篇关于紫砂壶的材料知识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圆珠紫砂壶
底印:清德堂(清初)  光泽润滑的圆珠身端正挺秀,以盖面吻合如一,高起的盖的成扁圆形,显得精实有...
紫砂壶有什么优点
  中国是个茶的民族,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之深融百姓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紫砂工艺流程
深矿采泥↓自然风化↓精练泥料↓手工制作↓入窑烧成↓成品展示紫砂器生产的工序大致如下:  原料的准...
紫砂成型——镶身筒成型法
  在宜紫砂壶的形制中,几何型的光素器类又可分为方器和圆器两大类,后者主要是采打身筒成型,而前者...
紫砂壶成型常用工具
搭子,成型中的主要工具,用于捶打泥片,泥条等,搭子质地主要是用榉树、檀树、枣树等。  拍子,用于...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