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炼制工艺介绍
日期:2011-07-15 浏览:570次 
紫砂泥炼制工艺介绍

紫砂壶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绿泥都产于甲泥矿中。甲泥是一种脊性粘土,紫红色,色似铁甲,故名“甲泥 紫砂壶泥”。甲泥矿中甲泥储量最多,紫泥、绿泥储量较少,紫泥仅占总储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故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紫砂壶矿土之珍贵紫砂壶矿土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东一带,呈结晶状,而被玻璃相少,具有教高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气性。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因此赋予了紫砂壶茗壶手工成型、拍、压、塑、镂、刻等多种工艺品制作手法。

图:紫砂壶矿

紫砂壶矿土俗称生泥形似块状岩石,矿土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风霜雨雪,待其风化,松散成小颗粒方可开始加工使用。紫砂壶矿土大约要开采千吨陶土方能得1吨左右紫砂壶泥,须经人工精选,剔除矿土中的老块、夹石、废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然后由矿土机械粉碎呈粉末状,并视产品的大小再选用适当的筛孔过筛(筛孔有60目、40目、32目和24目),加水练成块状,经人工锤炼或真空炼泥机压炼,排除泥中空气,放置数月方可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紫泥生成于甲泥矿层的夹层之中,因其产量多而成为大宗产品的原料。

采下来的大块紫砂壶原矿,要加工成制紫砂壶壶原料,其传统方法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露天堆放,自然风化。直到大块原料经手揉捏后,可以呈粉沫状,其最细的部分为85目(每平方厘米的筛子网眼个数),以保证紫砂壶壶烧成后有0.02毫米的孔径;其中未完全风化的部分,还需在石磨上磨碎。整个自然风化的过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2、和泥。风化后的原料,加水揉和,直到用手抓起后不黏手并留有指纹,而且指纹在两个小时后,还清晰可见,不变形,则达到制壶所需的可塑性。

3、陈腐。把和好的泥料用油纸包起后码放,以增加泥料的黏性,这个过程叫陈腐,需要半年时间。

4、捶泥。陈腐过的泥块在加入适量的熟泥(作过壶胚的余泥)后,还需再用木棰捶打,逐渐排除泥中的空气,以加强泥料的韧性。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韦钟云紫砂壶艺人 下一篇紫砂壶:为何能成为泡茶利器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黑茶的药用价值介绍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西北少数民族主食牛、羊肉、奶酪等,但由于他们长期饮用茯茶,大多能歌善舞,身...
初级茶艺师教程-- 茶类篇(茶叶的种类与名茶介绍)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自治区易贡,...
紫砂矿原料—红泥类
任墅赵庄红泥伏东红泥俗称'朱泥'、'朱砂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
细黑星泥|紫砂细黑星|细黑星紫砂壶
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泥性:黏性佳,含石...
宜兴紫砂壶独特的练泥法
清代诗人汪文柏曾这样赞美紫砂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历代茶客甚至把紫砂壶奉为“世...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