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之饮法源流(上)
日期:2014-05-21 浏览:224次 
中国茶之饮法源流(上)   饮始于西汉,西汉以后,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煎、点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一煮法  
   所谓煮法,是指入水烹煮二饮。唐代以前无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煮饮。 西汉王褒《僮约》:烹尽具。西晋郭义恭《广志》:丛生,真煮饮为真茗。东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晚唐皮日休《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类似喝蔬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技术日益发展,饼(团、片)、散品种日渐增多。唐代饮以陆羽式煎为主,但煮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中唐陆羽《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晚唐樊绰《蛮书》记: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宋代,苏辙《和子瞻煎》诗有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挎满口,黄庭坚《谢刘景文送团》诗有刘侯惠我小玄壁,自裁半壁煮琼糜。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与同煮,南方也偶有煮。  
  明代陈师《考》载:烹之法,唯苏吴得之。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代紫砂壶壶名品价格存在较大上涨空间。……其熬有火候。明清以迄今,煮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二煎法  
  煎法是指陆羽在《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主要用饼,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而煮法中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碾、罗、煎(投、搅拌)、酌。 
 煎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多有描述。刘禹锡《西山兰若试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园寄元居士*》诗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白居易《睡后兴忆杨同州》诗有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白居易《谢里李六郎寄新蜀》诗有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来搅拌曲尘。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诗有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李群玉《龙山人惠石禀方及团》诗有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汤霞。 
 五代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诗有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偻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北宋苏轼《汲江煎》诗有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背诵苏辙《和子瞻煎》诗有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火。北宋黄庭坚《奉同六舅尚书咏碾煎三药》诗有冈炉小鼎不须催,鱼眼长随蟹眼来。南宋陆游《郊蜀人煎戏作长句》诗有午枕初回梦碟度,红丝小皑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五代、宋朝流行点法,从五代到北宋、南宋、煎法渐趋衰亡,南宋末已无闻。 
Tags: 中国 源流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梅子韵缘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巴蜀茶文化史钩沉 下一篇最爱的紫砂壶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中国茶都十周年喜办茶事盛宴,喜事连连
首届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开幕式盛况11月12日—15日,安溪海西茶业基地隆重举行首届海峡...
中国历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西周: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这是茶...
中国茶叶百强有32家福建茶企
中国茶叶百强有32家福建茶企上榜八马、理想、中闽魏氏等泉企年销售额均超3亿元茶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
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在上海开幕
   嘉宾领导共同启动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致欢迎词普洱市长李小平致欢迎词 天下普...
中国最大南瓜亮相中国农交会
  第十四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在河北廊坊启幕,由北戴河集发农业开发公司培育的大南瓜成为现场焦...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