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生活教育——轻松学佛法

~ 他不疲不厌 ~

1 凡夫都是自私自利,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的利害摆在第一位;觉悟的人不一样,他念念都为众生。他为众生服务,法喜充满,而且是不疲不厌。

2 曾经有一次,我见到李老师教学,我深受感动。当时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来问老师,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们一问就问了三个小时!

3 这些学生太不近人情,太不懂事,我们在旁边看得着急,实在觉得讨厌;李老师很从容,还是耐心地给他们一一解答,我们在一旁看了,不能不佩服!

4 李老师教学不疲不厌,真正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大慈大悲具体的表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讲经说法是不疲不厌、不舍一人,他老人家是真正做到了!

5 像我们年轻的时候,遇到这样罗哩罗嗦而且强词夺理的人,都会厌倦;他能够那么有耐心,这使我们真正受感动,才晓得佛菩萨教众生,是不疲不倦!

6 世间人迷惑颠倒,每天认真努力地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我们大家都知道,是名跟利。如果没有名利,谁还愿意去工作?

7 觉悟的人,既不要名,也不要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策动他,让他不疲不厌、努力不懈地工作?就是怜悯这一切迷惑的众生

8 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贪图个人的享受,他一心一意为大众服务!说老实话,他不会疲倦,不会讨厌,为什么?因为他心地清净,心地平等,他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所以他不会疲厌。他不疲不厌!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佛菩萨不会暴露身分 ~


1 在国外,尤其在美国,我们常常听到同修说,某一个法师、某一个大德、某一个仁波切,说他是菩萨再来的,说是佛再来的。他们来问我,问我这个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2 实在讲,他问错了人,我怎么会知道?我要是知道的话,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没有成佛,我怎么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萨再来的,我怎么晓得他是大菩萨再来的?因此,这些传说迷惑了广大社会学佛的同修,特别是初学

3 实在讲,不但是初学,连老修都被他迷惑。可是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佛在经上有交代、有说明

4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确实是很多,这是佛在经上讲过的。尤其是众生有极大苦难的时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与一切大众和光同尘。

5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不定是以什么身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面,都有佛菩萨现身

6 佛菩萨现身,有一个原则,他决定不会暴露身分!如果暴露身分,他立刻就要走,他就不会住在这个世间,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身分一暴露,大家知道了,他就走,那就是真的

7 如果说身分暴露了,他还不走,这就很奇怪了!与经教上讲的不相应,那大概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萨

8 他为什么要冒充?无非欺骗众生,获得名闻利养,这个是造罪业。我们懂得这些常识,就不致于受骗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凡是有成就的人 ~

1 佛法是教育,一个人如果有傲慢的心,遇到再好的老师,他也学不到东西。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他能学到什么东西?要知道,凡是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个谦虚的人

2 怎样去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个真正能有成就的人,就观察他对于一切人事物有没有敬意、有没有恭敬心。真正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个谦虚的人,决定不会“自说功德”;凡是喜欢夸耀自己功德的人,决定不会有成就

3 尤其是学佛,愈是有成就的人、愈是有道德的人,他愈是谦虚、愈是平易近人对待一切人事物愈是恭敬

4 世出世间法,凡是有成就的人,靠的是精进世尊在大乘经论里面常常教导我们,“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菩萨为什么一生成佛?就是靠精进。

5 一个人修学的成就,在自己不在别人,如果自己不精进,说靠别人督促成就的,大概古今中外找不到一个。你看所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己奋发成就的!

6 修学的关键在于忍辱。《金刚经》上所谓“一切法得成于忍”,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忍耐,你就不会有成就!所以佛在经典教导大众修学,没有一个地方不提到“”这个字。

7 圣人之所以能成圣,贤人之所以能成贤,菩萨之所以能成菩萨,佛能成佛,没有别的,能忍而已。不能忍,这个世间小事都不能成就,何况是大道!“大道”是指念佛求生净土之道。

8 佛法里头,尤其是净土法门,无论是解与行,都要“一门深入、长期熏修”。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不断地薰习;天天听、天天学不断地薰习才能成就。通达佛法的人,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就是一心执持名号一心执持名号,什么都成就,什么都得到,何乐而不为之!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发脾气 ~


1 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总爱发脾气,他不知道这个对自己的伤害非常严重!发脾气,伤害别人只有三分,伤害自己有七分。发脾气,自己受的伤害大,几天都恢复不过来,这个道理要懂



2 你对人发脾气,如果对方没有涵养,他会记在心里,这就变成了仇恨。他现在没有能力反抗你,到他有能力的时候,他就来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才痛苦!所以佛菩萨教我们,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不能跟人结冤仇



3 可是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有意无意都得罪人,得罪人就是跟人结冤仇,所以你自己这一生当中想做什么事情,处处有障碍,那是什么?冤家债主太多了。没有人肯帮助你,只有人来障碍你,原因就在此地。



4 冤业是过去生中造的,现在不忏悔,现在不改进,你的前途会愈走愈困难!尤其是当你在有权、有地位的时候,很容易与人结冤仇;冤仇愈结愈深,那个麻烦可大了!何况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个我们能看到,你没有什么大前途



5 你真正看到地位高的,人都很谦虚,纵然看你做错事情,也不会发脾气。我在年轻二十几岁的时候,在政府机关做事,我们长官地位很高。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量都不很多,换句话说,每天的工作大概三、四个小时就做完了,有空闲的时间,看看书、看看报纸消遣。



6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看书,坐在靠背椅上,把椅子前面两个腿翘起来。长官从我后面走来,我没有看到他,他拍拍我的肩膀,他并没有骂我,反而柔言爱语地说:“你这样坐很容易跌倒,你会受伤。”这种说话让你一生记住,永远不会再犯这个毛病



7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能令人一生感恩不忘!长官当时若是把我臭骂一顿,他走了之后,我肯定还是会把脚翘起来,为什么?内心不服!



8 你看,真正做大事业的人,他待人谦敬,他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看到部属做错事就开口骂,他怎么会有前途?他的位置大概就到此为止,不会再升迁。愈是地位高的人,愈是谦虚、愈是和敬,你才晓得,那是个真正高级的领导人!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招 ~


1 当年我刚刚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时,还没有出家。李老居士在台中办了一个慈光图书馆,佛教图书馆,规模不大,工作人员只有三个,尤居士、雷居士和我。我的工作是看管阅览室,尤居士是管书库,雷居士是管事务。

2 有一天阅览室来了一位先生,他知道我们三个是学佛的,就信口开河,对佛教严厉地批评。他是安徽人,跟我套老乡,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徒,他把佛教说得一文不值。我倒一杯茶供养他,在那里洗耳恭听。他在那里说得趾高气扬,讲了两个小时,我也恭恭敬敬地听了两个小时

3 图书馆里还有几个来看报纸、看杂志的人,我那两个同事很着急,怎么我们连一句话都不能回他,好像我们太软弱了?等了两个钟点,我看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叫他稍停一下,我说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他。他说:“行,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4 我说:“假如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要先把这一篇文章看一下?”他说:“是!”我说:“你批评佛教批评两个钟点,佛教经典你看过没有”他愣住了。我说:我们图书馆每一个星期三,李老师在这边讲经,你来听过没有我这一问,就把他问倒了

5 我说:“你经没有看过、没有听过,你就在这里胡造谣言,这样的批评,我们那里有很多人看着,你不怕这些人笑话你吗?”我几句话说得他满面通红跑掉了。

6 后来尤居士跟雷居士说对我说:“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招!我说:“你要是不让他发足,那一棒就不够狠。”我没有批评他,我只是要让他知道,批评有批评的正当态度

7 佛教欢迎批评,如果你能把误入歧途的佛教途驳倒,这个功德大得不得了,我赞叹你!但是,这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天天来听经,天天来读经,把佛教的毛病找出来,你说话就有力量;否则,你说的话是胡造谣言

8 不过,这个老乡还不错,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他带他们的牧师来拜访我,非常客气,不再批评了,这很难得!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吃一点苦头,算得了什么 ~


1 孔老夫子在东方,出现在我们中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他也从事于教育,可以说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都是着重于一生创办教育事业。孔老夫子是平民的教育,释迦牟尼佛虽然是贵族,他也降下来去当平民,可以说两个人都是提倡平民教育

2 从这个地方,我们得认识清楚,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要把它的本质认清楚。佛是舍弃了人间的富贵功名,出家修道教化众生。孔老夫子不然,你们读《论语》,孔老夫子念念想做官,想展示他的政治上的抱负。

3 孔老夫子的确是个好人,他是如理如法地希望达到他从政的目的,所以他到处去游说。可是当时这些诸侯、国王对他都敬而远之,不敢用他,为什么不敢用他?实在讲很有道理,因为他太能干,用了他之后,怕他发动政变,把政权夺去

4 因为孔老夫子底下的贤人很多,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实在讲,他那个时候要搞一个政变是很容易,人才济济。可是他不用这个手段,他要用正当的手段,不用非常的手段。他要给后世人做一个榜样,不用暴力、不用非法的手段来取得政权

5 既然每一个国家国主都不用他,他没有办法,只好回到自己的老家办学,搞教育工作。所以平民教育是孔老夫子提倡的

6 他那时候学生有三千人,三千人都是人才。三千人不常说,常常提到孔老夫子学生的,有七十二人,七十二贤。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弟子当中一提起来,就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的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7 这七十二个学生也是孔老夫子的常随众,泗滨是他讲学的地方,都在山东陈、蔡两国。孔老夫子在陈绝粮,没得吃!孔子受了灾难,学生与老师同甘苦共患难,都不离开

8 释迦牟尼佛的福报太大了,他也有三个月马麦之报!托钵没人供养,人家喂马吃的那个东西供养他,他也就吃了。圣人还有这个难,我们凡夫业障深重,吃一点苦头,算得了什么?自己要觉悟!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高等智慧的生活不在于富贵 ~

1 佛法里面讲的“离苦得乐”,不是假的,非常现实,现在就离苦、现在就得乐,而且是离究竟苦、得圆满乐。你说这个多自在!


2 “离苦得乐”,善根、福德是关键。我们要问了,什么叫善根?善根是真信、真理解。信、解是属于善根


3 愿、行是属于福德。你有没有这个愿,肯不肯照做;有这个愿,又肯照做,你是大福德之人。


4 你真信、真理解、又肯照做,从今而后,你就不再过烦恼的日子,你过的是高等智慧的生活,这就是佛法里头所谓的“转烦恼成菩提”。


5 “转烦恼成菩提”,转我们烦恼的生活,成为高等智慧的生活,那你的生活与诸佛菩萨、与法身大士,真的叫无二无别!


6 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决定不会帮我们增长贪嗔痴!我们拜佛,就有很多钱、就可以做大官,那你完全错了,佛菩萨不会帮助你这些。佛菩萨是帮助你觉悟,帮助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7 觉悟了,乐!觉悟之人,随遇而安,那叫高等智慧的生活。高等智慧的生活,不在于你是否富贵。


8 世间富贵贫贱,佛不能帮助。为什么不能帮助你?这是因果的关系。你前世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得不到财富的享受,佛要是能给你的话,岂不是把因果定律破坏了,哪有这种道理?这些甚深的理与复杂的事相,唯有佛清楚,唯有佛明了!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他不知道什么是恩 ~


1 我们在今天,世法里头、佛法里头,不重视道义的教育,现在人的基本道德观念,比过去差得太远了!这是西方风气渗透到我们中国,把我们古老的传统破坏掉了。


2 过去中国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受这种教育,过去社会讲道义、讲义气。今天西方的社会讲什么?讲利害。讲利害就不得了,一有利,人马上就变心,道义就没有了。这种情况,我们现在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看到。


3 最明显地,你看在美国许多公司,这个公司里头有不少专业的人才,别的公司知道了就来挖掘,他给你这么多待遇,我再给你待遇多一些,这里辞职,到那里上班去,见利就忘义!


4 这在中国过去没有的,你给他再高的待遇,他也不会变节。人有感情、人有道义,不会这么做的。西方的教育,他认为这很正常,现在我们也看得很正常,很容易变节、很容易变心!你想想,大家都看到“利”,道跟义没有了,这个社会怎么能不乱?


5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虽然过去他欺负我们中国,我也是受害人之一,但他们确确实实讲道义、讲义气,在这方面,我对日本人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6 日本人今天的社会注重道义,他在公司非常衰败的时候,绝对不会离开,他要维护这个公司,他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他这个根是中国文化,他们还能保守!员工有对老板、对公司不满意的,只是抗议,他们不罢工。他们在头上扎白布,老板一看就晓得员工有意见了,赶快召开会议来解决。


7 日本人和平解决,他不罢工,不像外国;外国人一不满意,马上罢工,一罢工,员工老板,彼此双方都损失。今天我们在社会上,还能看到一点义气,除日本之外,其他地方看不到了。看到这种道义,才真正晓得知恩报恩


8 反观西方教育,恩、义没有了,他不知道什么是恩;不知道什么是恩,如何能谈得上报恩?那完全谈不上!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 ~

1 世出世间法,我们要想做得有成就、做得很圆满,要不断地改进。我们是凡夫,过失缺点一定很多,如果能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把过失缺点改正过来,我们就往上提升了

2 说老实话,世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第一种是诸佛如来,他没有过失,他是真正功德圆满。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何况我们凡夫?

3 第二种是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刚强难化,他以为自己没有过失,绝不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个没法子了!除这两种人之外,哪个人没有过失?所以我们自己要承认,自己的过失无量无边。

4 如果你没有过失,你今天怎么还作生死凡夫?既然当生死凡夫,那过失就不能够避免。有过不怕,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善人的最可贵处,就是懂得改过。

5 中国在历代帝王之中,我们不能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为当代与后世人所景仰、所赞叹?没有别的,就是他知过能改,欢喜听别人说他的过失。这是帝王当中非常难得的!欢喜接受批评,认真反省检点改过,所以他成功一代的帝业

6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唐太宗身边的这些大臣,听到有人对皇帝作出错误的批评,就向他报告:“那个人的指责是错的,应当要受惩罚。”唐太宗不许可。大臣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我惩罚这个人,以后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说我的过失。”你就想想,“贞观之治”是怎么来的?

7 他真有过失,你指责他,他感谢你;他没有过失,你偏说他的过失,他也能包容你,他不责备你,他让天下人都敢在他面前说他的过失。他借鉴别人的意见来改过自新,所以一代伟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在古圣先王之中,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这一点实实在在是非常难得!

8 我们要学习接受别人的批评,勇于改过。别人纵然误会我们,也不必去计较,更不必去争论,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们对于别人的批评,要统统欢喜接受。特别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一定要有这样的胸怀,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圆圆满满!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是他度了我 ~


1 我们对一切众生,不可以有伤害的念头。对于自己的冤亲债主,尤其不可以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要跟人结怨。

2 冤仇要如何化解?除了要包容、忍辱,对冤家,更应当关怀他、爱护他、帮助他。人总是有感情的,别人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对人,久而久之,他必定受感化。反过来也一样,我以恶意对人,人家以善意对我,时间久了,自己惭愧,也会忏悔改过。

3 我学佛比一般人,确实是来得顺利一点,这佛法里讲,与过去生中的善根有关系。实际上,我过去烦恼习气很重,在这一生当中,也受了很多折磨。我在南京念书,同学们都知道,我是很会欺负同学的,看不顺眼的,有的时候,大庭广众之下,就侮辱他。

4 有一次,我参加学校举办的画图比赛,那一次题目是校园写生,我画的是我最讨厌的同学,白振寰。他在那里画画,我就画他。我那个画得第三名,所以有些同学说:“你画得不错。”我说:“我画的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画的是静物,我画的是动物。”你想想看,我是多么欺负人!

5 我那个同学有涵养,很了不起,不管我如何凌辱他,他一句话也不说;可是在背后,他却赞叹我。同学把话传过来,说他赞叹我、佩服我,我听了很不好意思,心里很难过。我还算不错,一个学期之后,我跟他道歉,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

6 所以,总会被感化的,我忍辱波罗蜜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以后我遇到人家骂我,我也学他,绝不回口;人家打我,我绝不还手。

7 我很差劲,一个学期差不多三、四个月,我才给人家道歉。我那个姓白的同学,我对付他,他三天就给我道歉,可见他的根性比我利,他三天就能回头,我要搞三、四个月才回头。可是,我是真回头!

8 凡事不能忍辱,我这个烦恼很重很重,那是大障碍!幸好我遇到白同学,他成就了我,使我在学校里面,就学会了忍辱波罗蜜!学佛之后,我觉得白同学是菩萨,是他度了我。


南无阿弥陀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