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茶园的成因及改造技术
日期:2013-05-06 浏览:1158次 
中低产茶园的成因及改造技术

形成中低产园的原因中低产园的致因复杂,园的特点各异,造成低产园的原因可归为:自然低产型和胁迫低产型二大类。自然低产型是因树龄大、生机减弱、树势衰退而导致生产力低下。胁迫低产型是缘于环境和技术因素的不良,削弱了树的生机而树势衰退,以致产量明显下降或长期处于产局面。(一)树龄过大树同其他植物一样,都要经历从幼年→青年→壮年→衰老的过程。树虽为长寿植物,在栽培条件下树生机衰退比自然生长的快,有效经济年龄时期一般为40~50年,即使培育水平较高的园中高产期也只能持续到30年左右,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历经30~40年,常规园的树自然进入衰老期后,树势衰败,随树龄增大而树势衰老,生机不旺,低产、低质、低值。(二)生态条件恶劣树在长期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其自身的生育规律,树生育对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众多生态环境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不同情况下对树的作用是不同的。树在适生环境条件下,满足树生长的需要,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有的园坡度大、梯面过窄、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结构差、PH过高过低、养分贫乏、易受旱、寒和病虫、杂草危害,使树生长不良,甚至危及树的生存,往往表现植株矮小,高低参差不齐,树势衰败,细弱枝结节枝多,鸡爪枝多,育芽力差,对夹叶多,而枝干不断枯死,园处于低产水平。(三)建园不当树原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具喜温、喜湿、耐阴的生态特性,而栽培树必须满足其的生态特性需求,才能使树生长良好。建园不当:一是建园位置不合理,在不太适合树生长区域建园,致使树生育不良,年生长量低;二是园规划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到位,择地不当,基建质量差,种植前未深耕、未施有机肥、品种差、间作不当,单位面积上树的株数过少(每亩定植500~600株),缺株断行严重,覆盖度低,长势差,采摘面积较小;三是引种不当。(四)培管不科学由于投入水平或技术能力等原因,特别是农户分户管理的园,不重视树的培育管理,种后长期失管,长期不施或少施肥,耕作不当而土壤板结、根系严重损伤、杂草丛生;采摘过度,病虫害防治不力而使树生机衰退,未老先衰;严重干旱、缺水或浸水,冻害引起树枯死;修剪不合理而使树冠结构不良,仅能维持低水平产出。鉴于此,必须针对中低产园形成的不同症结,依中低产园的具体成因和程度不同;树树龄、树势和园相不同;中低产园所处地形、地势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等,因地制宜地采用相适宜的改造技术,构建适宜树生育和高产优质高效的环境条件,将低产低质的中低产园改造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园。中低产园改造的技术措施实施中低产园改造的园是指那些有改造价值的中低产园,即:坡度适宜(25°以下) ,土壤和生态适宜的园。中低产园经改造,产量应持续上升,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因园低产的成因和程度不同,树龄和园相不同,故中低产园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须科学规划,从宏观到微观,依低产的原因、树势状况、当地的自然和经济情况,及要求达到的目标,运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有计划分步实施,使树更新,使园恢复生产力。至于有的衰老低产园,采用更新改造技术已无多大经济价值,就需采用改植换种,嫁接换种等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园。中低产园复壮改造技术主要包括:改造园地、土壤改良、树体复壮、树换种及改善园管理等措施。(一)改造园地通过改造中低产园的园相,包括园地布局、群体结构、土壤环境等方面,均应进行整体群体结构的调整,因园、因树制宜改造,力争实现园生态化。即运用生态学原理,以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通过有目的地造就一个良好的人工园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1.植被的改造和恢复新建园时由于不太注重园生态环境,园地周围很少有人为种植林木,特别是由于片面强调园集中成片,园四周和道路、水沟等范围内应保留的林木也被砍伐了,从而导致园植被单一、水土流失加重、根裸露、生物多样性降低、天敌种类和数目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对这部分园的改造,应按照新建园生态系统配置技术要求对园植被进行改造和恢复。依树是耐荫植物特性,采用多物种高度集约化的经营形式,以树为主,因地制宜配置其他作物,设置防护林、行道树、遮阳树和地被层生物覆盖,形成多层次立体复合栽培,各作物能共生互利,构成合理的生态系统。2.补缺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是影响亩产高低原因之一,由于长期间作关系,或由于肥培管理不善,或由于水土冲刷严重,或由于病虫侵害,以致在现有的一些中低产园中缺株断行普遍,园地空隙很大。增加树密度,在缺株断行率达10%以上的中低产园,必须根据原有中低产园的具体情况,进行补缺工作,积极做好调整群体结构,补植良种树,补植缺株、改植补缺、合理布置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密植。在缓坡地或在比较平坦的园,按照种植规格补密成园;如系条植的,其中有断行缺株的仍补密成条;如行株距不规则的,可改为条植;如行距过大的可在行中补植1~2行良种树。坡地上特别在陡坡地,应从有利于水土保持出发,抓好坡地改造为等高梯级条植园;并且同时将原有由于年久失修的梯级、梯级崩塌的进行修整等工作,从而构建良好的园水平结构。补缺树材料,以二、三年生的树良种苗最好,其次可采用大树归併。3.建立道路网和合理设置排蓄水系统由于园建设时规划不合理,使现有中低产园中部分园无道路和排蓄水系统的设置或原有的道路和排蓄水系统由于年久失修而崩塌、损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应进行重新规划设置或加以修整等,从而构建合理的道路网和排蓄水系统。(二)园土壤改良土壤是树生长发育的基础,是树赖以生存所需营养的来源,许多中低产园土层瘠薄,土壤肥力低下。保土改土,提高肥力,是中低产园改造的重要技术内容。改造园土壤应从治水保土入手,着实抓好:深翻深耕,加培客土,加深有效土层,增施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园土壤的措施,全面提高土壤肥力,使树根系得到充分发育。改善土壤结构的关键是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的关系。一般园土壤固:液:气比例为40:30:30时比较理想。对于大多数中低产园,通过适当提高土壤空隙度,增加团粒结构,协调土壤固、液、气三相比,避免液相、固相过大、气相太小,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通过增施有机肥,如农家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等,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每亩应施堆厩肥3~5t,树生长期追肥量折纯氮为6~7kg/亩。调整土壤pH也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增进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土壤pH>6.0时,应该有意识多施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土壤pH<4.5时,适当施入碱性肥料,不施或少施酸性肥料。地下水位的合理控制,也是有效调整土壤结构性的措施。低地园,因地下水位过高,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如亚铁离子、硫化氢等过多。对这类园要千方百计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氧化还原电位,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地面人工覆盖,即采用铺草或薄膜(0.5毫米)覆盖,这样既可保水、保土,抑制杂草、增温,增加有机质,又可改良土壤,以及种绿肥等措施,全面提高土壤肥力。(三)树冠改造 树体复壮良好的树冠是树持续优质、高产和高效的基础和前提。部分中低产园的树树势衰败,呈现不同的树冠类型,树生机减弱而导致生产力低下,低产低质。改造树体包括树冠和根系更新复壮改造。1.树冠重塑因树具有较强的更新复壮能力,往往从靠近根颈部位长出的新枝,发育阶段最年幼,具旺盛的生命力,故根据树的生长发育习性及其生理代谢规律,依树冠衰败程度不同,而采用深、重修剪、台刈和养蓬的相适改造措施,调控树分枝习性,改善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和分配,重新培养骨干枝,复壮树势,再复用定型修剪和轻修剪,重新塑造高产优质的树冠。定型修剪是按照塑造树树冠要求,剪除部分枝叶,以固定树型,加宽树幅的修剪,是奠定树树冠结构,塑造树型的修剪。轻修剪系指剪去树冠表层3~10cm枝叶的修剪,是用于成年 树、深修剪后以及重修剪和台刈改造定型修剪后的树修剪方法。深修剪又称回剪,是剪去树冠上层10~15cm左右的枝叶,使树上部树冠复壮的修剪方法。重修剪适用于衰老园中主枝尚强壮、1~2级分枝也较壮实、上层分枝零乱细弱的园和未老先衰的园。重修剪的剪位一般离地面40厘米左右,剪后只剩下主枝和1~2级分枝。台刈主要是针对树势严重衰老的树,从根茎部(离地5厘米内)割去全部树冠,使根茎部的不定芽萌发组成新的树冠。留桩不能过高,否则会使发芽不壮,新枝纤细。台刈宜在春季进行,必须结合改良土壤和重施有机肥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根系改造树冠改造须结合根系改造同时进行,否则会造成养分脱节而影响树冠的改造效果,经深耕,增施有机肥,激发、促使新根旺盛生长和增进吸收能力,促进根系复壮更新。(四)树换种改造针对那些缺株率大、行距不合理、树龄老、品种差和规划设计不合理的中低产园,宜采取树换种改造,其既可改造中低产园,又可加速良种化。园换种更新方式有改植换种和嫁接换种。1.改植换种一是采取一次性挖掘老树,按新园建设标准重新规划设计,设置道路、水利和防护林行道树系统,进行必要的地形调整(建梯、深翻、施足底肥),再按适宜规格种植新的良种苗;二是在园相较好的衰老园中先在老树行间套种新的良种树,待新树投产后再挖去老树,即新老套种的改植换种方法。2.嫁接换种用原有树作为砧木,用选定好的优良树品种的枝条作为接穗的换种技术。嫁接换种利用砧木树原有庞大根系的吸收能力和营养库,因而接穗新枝生长快,使成园时间显著缩短。具有成活率高、投资少、成本低、比改植换种的投资约少一半,收回投资时间仅用1~1.5年,见效快、可提前3年成园。树嫁接是采用低位劈接,进行嫁接时除作好嫁接工具、遮荫材料准备和留养接穗外,还应抓:①选择好砧木和接穗。要考虑砧木和接穗的亲和力,当中低产园的树原本为丰产性好、生活力强的无性系品种或地方优良群体品种时,选作嫁接换种对象较为合适。一丛以粗细约0.6cm以上的枝条较适中,接穗选择良种半木质化枝条的中下段。②剪砧、削穗 将丛中选好的枝条距地2~3cm处剪去,行低位剪砧,每一砧木用利刀纵切一刀,切缝长2cm略长于接穗斜楔面的长度。每一接穗长3~4cm,削成斜楔形,削面平直光滑利于与砧木紧密接合,每个接穗要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健壮叶片。③细心嫁接 用劈接刀前端撬开已切开的砧木切口,将削好的接穗轻轻插入,然后小心撤去劈接刀,注意必须使接穗靠在砧木切口的一边,两者的形成层应吻合。④培土代绑、浇水遮荫 接穗插入后,不捆绑而培上细碎土把接合处埋入土中,培土至接穗叶柄基部,叶片和腋芽露出。培土代绑,不仅能防止砧木和接穗失水,且土中昼夜温差小、湿度较稳定。嫁接培土后随即浇水,使培上的新土与接穗紧密接合,并进行遮荫。⑤嫁接后的管理 从嫁接到接穗与砧木结合,接穗正常萌发生长,夏季嫁接需1~1.5个月,冬季则要到翌年3~4月份。此期间应抓好遮荫、供水、保温等进行精细管理。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和清除树基部抽出来的新梢,使水分和营养物集中供应接穗的生长。若嫁接后半个月内发现接穗叶片变黄脱落需重新补接。(五)改善园管理要使园更新复壮效果明显,维持时间长,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不良园管理,实施科学管理,促使栽培管理科学化。园管理包括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树冠管理、采摘管理、病虫害管理等内容。1.肥水管理树需要大量元素氮、磷、钾,同时也需要微量元素,应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在按氮、磷、钾比例施肥的同时,辅以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平衡施肥 。丰富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是肥培管理的中心环节。其次是在行行间种植绿肥,或饲养蚯蚓。树良好生长需在水分代谢基础上,有赖于充足的水分的供给,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园水分的保蓄、排水和灌溉工作,为树的生长发育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2.土壤管理采用各种方法以防止水土流失,合理耕作以改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并清除杂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地面人工覆盖和构建生物覆盖。3.树冠管理主要是运用综合修剪技术并配合合理采摘,对树树冠进行综合性管理,使之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分枝层数达4层以上,叶面积指数达3以上。4.采摘管理园改造后采摘不合理难以在预期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篷面是园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特别是树冠改造后的2~3个生长季节尤应以养蓬为主,切忌当成正常园采摘。否则,新的篷面难以形成,导致事半功倍甚至毁园的后果。5.病虫害管理园改造后树病虫害的基数大大降低,但新长的新梢易引起害虫发生,尤其是小绿叶蝉、黄蓟马和螨类,应是防治的重点。否则,新萌发的芽易受到虫和螨的危害,使之不能正常萌发生长,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要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有的放矢,综合防治的原则,有效控制病虫的为害,促进树良好生长,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无公害茶叶的病虫害治理对策 下一篇茶尺蠖对秋茶的危害严重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走进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茶园——景迈芒景
天下产茶的地方当然很多,大多叫茶园。就算称为茶山,也不过是山上的茶园,种着齐胸高的茶树罢了。而到...
南糯山举行无公害茶园建设培训会
为推进勐海县20万亩无公害茶园整体认证项目实施,2010年7月15日由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格朗和农业综合...
普洱茶质量追溯有保障——《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明管理办法》
6月18日,《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明管理办法》听证会在云南省农业厅举行,来自临沧、普洱、版...
云南临沧市安石村茶农用上新型茶园管理机械
为服务临沧市茶叶产业化生产发展需要,在省、市、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日,临沧市、县农机中心和...
勐海县老班章古茶园古茶树发春芽
进入3月份后,我州各古茶山上的古茶树少量发芽开采。严重的旱情对我州古树茶产量带来一定影响。据勐海...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