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茶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日期:2014-07-14 浏览:489次 
我国油茶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Camelliaoleifera)为山科山属植物,又名茶子树、油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

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大多是人工选育的无性系。由于油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过去有关油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常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方面,而对油有性生殖研究较少。油生殖发育过程的研究,对指导生产和油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手段的不断发展,有关油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在有性生殖过程、种间杂交亲和性以及生殖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此,笔者现就油生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介绍。

1有性生殖过程的研究

1.1花药的结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的发育

的花药壁分为4层,由表及里依次为表皮层、纤维层、中层和绒毡层L7],其中绒毡层对小孢子和花粉的发育有重要意义,主要是因为它分泌胼胝质酶使小孢子分离,合成识别蛋白释放到花粉外壁,绒毡层的降解产物可作为花粉合成DNA、RNA、蛋白质和淀粉的原料。小孢子形成时,绒毡层开始解体,花粉粒成熟时只剩残迹,属腺质绒毡层。花粉母细胞在8月上旬到9月下旬进入减数^***过程,胞质^***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形,四分体解体后释放单个的小孢子。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由它经过2次有丝^***,形成雄配子体。盛哲等口叩发现攸县油(C.yuhsienensisHu.)的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束际林等对油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油花粉较大,二侧对称,单粒,外壁内层较厚,表面具网状纹饰,以3沟或3拟孔沟为主的萌发孔类型。攸县油传粉前营养核解体形成三团染色深的核物质分别位于萌发孔端,具壁的生殖细胞为长纺锤形。鄢东海等对油的花粉粒生殖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与肖德兴等报道的类似。

1.2大孢子体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形成

胚囊和卵器的研究,远比精子的探讨更为困难和复杂,因为它们深深地埋藏在胚珠深处,难于观察并掌握其发育动态,所以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研究报道不多。油的子房有3~5个心室,内有3~1O个胚珠,每个胚珠由珠心、珠被、珠孔、承珠盘和胚珠维管束等部分组成,胚珠一般倒生,珠心由内外2层珠被包围。油的胚珠为薄珠心类型。大孢子母细胞由紧贴珠心表皮的孢原细胞直接分化而来,细胞体积大、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而明显,经减数^***先形成二分体,珠孔端二分体细胞逐渐退化,合点端二分体细胞经过3次连续的^***先后形成二核、四核,最后发育形成成熟的八核胚囊即雌配子体。油胚囊的发育典型属于葱形。成熟胚囊包括珠孔端的卵器,中央两个极核和合点端的3个反足细胞,卵细胞和助细胞有一定的区别,卵细胞较助细胞略大,细胞核较小,位于合点端的细胞质中,液泡靠近珠孔端,助细胞则相反;两极核靠近卵器;反足细胞一般成品字形排列。

1.3受精过程

当花粉粒传到柱头上后,即为柱头液粘附,花粉粒吸收柱头液而膨胀,由萌发孔处伸出花粉管,穿入柱头,花柱通向子房。在花粉管萌发过程中,管核移向花粉管的前端,并逐渐消失,生殖细胞也随后进入花粉管,并在管内^***成2个精细胞。花粉管进入子房室,由珠孔穿人胚囊,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以后发育成胚;另一个精细胞与次生核受精,形成初生胚乳核,而完成受精全过程。何汉杏等发现,油胚囊在发育过程中,有少数形成多卵,多卵受精后,一粒种子中有多个胚,称为多胚现象。受精作用最适宜的温度为20℃,但只有中午有几个小时在1O℃以上,也可完成受精作用。在人工培养基上,仅2h即可观察到萌发花粉粒。花粉粒萌发快,是油生殖的特点。杨志玲等以长瓣短柱与浙江红山有性杂交时,观察到花粉管在花柱中伸长其前1/3长度时速度快,24h后进入子房,48h完成受精。有关油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的详细情况报道少见,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4胚和胚乳的发育

胚的发育是从合子细胞^***开始的。精卵融合后形成合子,合子休眠于翌年4月发育,初生胚乳核一般不经过休眠便直接开始初生胚乳核的^***,比受精卵的^***早,^***后的核不立即形成细胞壁,而是呈游离状态分布在胚囊中央细胞的细胞质中。油胚乳为核型,核极少。到次年的5月中下旬,胚乳出现极薄的膜分开,多边形、较大,细胞核小而成解体状,5月中旬形成原胚,6月中旬形成心形胚和鱼雷形胚,最后形成成熟胚。随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整个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成为保护新形成的孢子体的种皮。

1.5果实及种子的发育

未受精的子房在花后一周内陆续脱落,受精的子房鳞片脱落,在宿存花瓣的保护下渡过冬季,逐渐发育为蒴果,子房形成果皮,胚珠形成种子,每个子房室内虽有胚珠多数,但最后每室只有1~6个胚珠形成种子。陈永忠等对油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了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O月下旬2个高峰期;油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2个增长高峰期。

2种问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是植物生殖生物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为植物杂交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8O年代以来,国内对油物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他因素也影响其杂交亲和性,如参与杂交的父本与母本亲缘关系的远近,花粉的质量、花粉与柱头的识别、花粉在柱头及子房中的行为、杂交亲本花粉母细胞在减数^***过程中的染色体的配对行为等_。陶源等以宛田红花油(C.polyodontaHow)为母本,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Wan.etHuang.)为父本杂交,获得子一代,表明此杂交成功。周盛等口胡对普通油(C.olei"Abe1.)、江西小果油(C.meiooarpaHu.)、越南油(C.vietnamensisHuang.exHu.)等5个物种进行了种问杂交试验,表明杂种子一代的可孕性比其亲本的可育性显着下降。杨志玲等以山属红山组内4个物种及22个品种为杂交亲本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花粉质量对不同物种或品种杂交亲和性有明显的影响。杨志玲等开展了山属红山组物种间及其红山起源的品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2年杂交试验表明:红山组3对物种正反交组合之间均存在一定的亲和性。杨志玲等。以长瓣短柱与浙江红山杂交,获得山远缘杂交时花粉管在花柱中行为,为今后山属植物远缘杂交育种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3生殖工程的研究

目前,油生殖工程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油离体器官操作。现主要在子叶和幼胚离体培养上已成功地诱导出生长正常的植株。颜慕勤妇于1980年报道的,主要通过组织培养诱导出了体细胞胚,通过体细胞胚形成了再生植株,其后隆振雄和卢天玲也分别采用油未成熟子叶和幼胚离体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2002年,中南林学院毕方铖等对油的茎段、幼胚、子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诱导,获得再生植株。张智俊等和彭秋发等分别以油子叶为外植体,对其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形成进行细胞学结构观察,初步揭示了油体细胞胚的起源和大致的发生过程。在油花药离体培养上,已有一些人进行了初步探索。李建安等口在小果油及广宁红花油进行花药培养的对比试验中,油花药培养获得了高达94.67的诱导率。张日清等以8个油物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对各个油物种花药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闻丽等L3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和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丁植磊等[4妇对12个油物种进行了花药培养试验,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进行了初步研究。上述研究为进一步的油花药培养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4结语

生殖生物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研究重点只是在单纯的形态描述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油生殖生物学的研究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油有性生殖研究过程中,油精卵结合的动态研究,可为油细胞融合奠定基础;油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进一步为油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油生殖工程中,攻克花药培养的瓶颈--建立雄核发育体系,可为油培育新品种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对油有性生殖过程(传粉、受精和胚胎发生等)的完全控制将会成为现实,这必将会使油丰产栽培和育种工作更紧密地朝着人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完成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雨花茶探源 下一篇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实验基地暨茶艺培训中心”揭牌
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实验基地暨茶艺培训中心”揭牌旨在安溪培养多才多艺茶文化新秀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
泉州市茶文化研究培训中心授牌典礼
...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
  提要 安吉白茶(camelliasinensis)是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温敏突变体。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返白...
瑶家打油茶
  油茶是一种极富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小吃。  关于打油茶的来历,少数民族是这样解释的:以前穷人家...
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汪云刚检查指导广南县茶叶工作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7月9日讯:7月4日至6日,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汪云刚所长到广南县检查指导茶叶工作...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