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斜滩茶文化历史回眸
日期:2011-12-21 浏览:252次 
闽东斜滩茶文化历史回眸

风烟团一市茶香绕千家———闽东斜滩茶文化历史回眸

寿宁斜滩镇种茶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明代宣德年间(即1416—1426),张姓最早从浙江丽水迁徙斜滩定居,就在张家龙岗劈草炼山、垦复坪地,并从邻近的福安坦洋和政和等地引进茶苗,大举种植茶叶。此后随着卢、何、周、郭诸姓家族大量迁移斜滩聚居,他们相继在镇区周边山场开发垦植茶园,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史料记载,明弘治至万历(1488—1599)的百年间,斜滩东起车岭、西临印潭、南与凤阳接壤、北至水北,方圆三十几公里的座座荒山变成茶园,满目青山一片翠绿。茶叶成了斜滩历史上最为大宗的农业土特产和贸易商品。

明、清时期,斜滩主村就已有加工茶叶(主要为初制毛坯)的作坊,至十九世纪中叶,斜滩的制茶业亦十分发达。鼎盛时期的1932至1936年,镇域所在地即开办有茶行24家之多,从业人员3000多人从事茶叶加工与茶叶购销活动。斜滩的茶商与福安、赛岐、宁德、福州、温州、上海和台湾、香港、东南亚等海内外有茶务贸易往来,每年均产箱茶上万箱(每箱25—30千克),多半经由赛岐或三都海关出口,畅销海内外。

二十世纪初期,斜滩镇的茶叶销售已十分活跃。据当地爱国归侨卢少洲先生著的《椰凤蕉雨忆南洲》一书陈述的,斜滩旅外乡贤志士无不关心家乡茶叶传销。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斜滩籍旅外知名人士、时任福建学院院长的郭公木先生,上海市副市长的何宜武先生与在三沙海关任职的卢少洲先生和当时的海军总长萨镇冰交情甚笃,他们馈赠给萨公10箱斜摊产的“坦洋功夫”茶,萨公品赏后赞不绝口,视为佳茗珍品。在他出国巡访东南亚诸国及港澳期间,他把斜滩的“坦洋功夫”茶精装成珍贵礼品随带出访,分别赠送给各国军政要员或友人,使斜滩茗茶声名大噪,备受青睐。此后,斜滩商贾云集、购者如林,销路广阔。

但在抗战时期,外商航运中断,国民党官僚资本作祟,买空卖空,通货膨胀,币值日贬,茶景日渐萧条。1945年日寇投降,斜滩茶叶生产开始复苏,价格回升,对外茶叶贸易又趋活跃,商业再度兴盛,斜滩作为闽东、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的地位依然。

斜滩茶文化历史悠久。斜滩人嗜茶成性,视茶如命,接客待友都离不开茶。

斜滩人爱茶成风,茶文化在民间也显得特别独特。尤其是畲族男女,他们至今还流行着唱茶歌、说茶事、以茶传情、以茶抒怀的习俗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福建梅占 下一篇福建黄棪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漆线雕的精湛工艺及悠久的文化历史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
紫砂洋桶壶|紫砂洋桶壶历史发展
紫砂洋桶壶|紫砂洋桶壶历史发展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
紫砂彩釉汉方壶|紫砂彩釉汉方壶的历史渊源
紫砂彩釉汉方壶|紫砂彩釉汉方壶的历史渊源规格:宽17.5cm、高13cm这把方壶盖似秦代的一种青铜器——权,...
普洱茶的原生态文化
1、晒青没有经过高温的加工过程,最能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这也是越陈越香概念赖以建立的基础。原产地...
老舍茶馆第四届茶文化节突出爱心主题
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将新茶送到“鸟巢”建筑工人手中。张永立摄4月26日上午,前门箭楼老舍茶馆门前,...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