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日期:2011-10-12 浏览:264次 
当前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当前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入夏以来,我县气候适宜,茶园生态环境适温高湿,有利于多种茶树病虫害的危害。日前通过对新合新合村、分水外范村、分水里湖村、百江联盟村等茶园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县茶园不同程度地遭到病虫害的危害,主要有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长白蚧、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的虫害及茶园白星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危害,尤以茶假眼小绿叶蝉为害严重,部分茶园已出现茶叶枯萎,落叶等重害状,茶农务必引起度高重视,及时抓好夏茶期间的病虫害防治,防治技术如下: 

1、茶假眼小绿叶蝉:该虫是夏秋期茶园的主要害虫,在我县普遍发生。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茶树幼嫩芽叶汁液,使嫩芽萎缩,生长势衰退。因该虫的卵产在新梢嫩茎部,在生产上,分批勤采,可随叶带走大量的卵和低龄若虫,是防治该虫经济有效的方法。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15~20g/亩,安全间隔期7天),98%巴丹(25g/亩,安全间隔期7天)。 

2、茶橙瘿螨:6月份为害严重,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叶嫩叶汁液,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锈班,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都有严重的影响。药剂防治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10天)或2.5%天王星(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 

3、黑刺粉虱、长白蚧:均为刺吸性害虫,黑刺粉虱危害严重时,其分泌液可引起煤病病的发生,长白蚧主要分布于茶树枝干上吸取汁液,造成树势衰退。药剂防治可选10%吡虫啉(20~3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或25%优乐得10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量应在30公斤以上,药液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干及蓬面叶片背面。 

4、茶丽纹象甲:为夏茶期间的主要害虫,主要以成虫取食幼嫩芽叶,根据其有假死性可采用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可选用2.5%天王星(60~8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或98%巴丹(6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以低容量喷雾为佳。 

5、叶部病害的防治方法:①加强树势培养管理,及时修剪整枝,利于茶园通风,且将枯枝落叶及时清理出园;②药剂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7~10天。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红茶制造工艺简介 下一篇黄山毛峰采制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茶园科技防虫害
近年来,我县采用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方法,通过人工捕杀或摘除虫、卵等,用灯光诱杀害虫等方式,...
普洱茶茶树知识
现状: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
普洱茶茶树知识
现状: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
初级茶艺师教程--茶树起源
要了解茶的起源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现今保存完好的古茶树,另一方面是可考证的茶文化史料记载...
初级茶艺师教程--茶史篇(茶的发展史)
茶的发展史(起源)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从中国茶叶的起源说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