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吉丁虫
茶吉丁虫[Teastemgirdler]茶树害虫。学名:AgrilusSpeg.。鞘翅目,吉丁虫科。分布于中国江西、安徽、福建、湖南、四川及重庆等地。寄主为茶、油茶和柑橘。成虫咬食叶片,幼虫蛀食枝干、根部的皮层和木质部。受害枝干表皮隆起呈藤蔓缠绕状。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常造成茶叶产量下降,树势衰退。成虫体长8~12毫米,头顶复眼间明显凹陷,赤色;前胸背板上有一横向凹痕,其前青色,其后青灰色,后缘两侧呈三角形突起;鞘翅基部青蓝色,端部青灰色,前缘近基部有一金色斑。成长幼虫体长约20毫米,瘦长扁平,无足,乳白色;前胸膨大骨化,黄色,背中央有一棕色“人”字纹;腹部节间明显细缢,末端呈钳状,黑色。年发生1代,成虫羽化、幼虫孵化盛期分别在5月、6月。成虫具假死性。初期咬食嫩叶上表皮和叶肉,后期咬食叶片成锯齿状缺口。卵产在根颈附近枝干粗糙的表皮或裂缝处,幼虫孵化后即钻入皮层,自上而下盘旋蛀食皮层直至根部深处,后又自下而上盘旋蛀食。翌年1月蛀入木质部形成虫道,2月~3月在虫道内作一蛹室化蛹。天敌有姬蜂、寄蝇等。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剪除虫枝;成虫盛期用农药喷杀,药剂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联苯菊酯、杀螟丹等。使用浓度和安全使用标准见“附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