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面临失传
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面临失传
招炒茶学徒,广告登了3天没人报名
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面临失传
农业部门正积极想办法挽救传统工艺
招学徒的广告登出去3天了,却连一个报名电话都没有。梅家坞茶农戴大姐想不通了:“都说现在活难找,怎么就没人愿意来做炒茶工呢?”
今年,杭州主打纯手工炒制的西湖龙井茶。清明过后,西湖龙井已经开始大批量上市,但却遭遇炒茶工奇缺的问题。茶叶不等人,很多鲜叶只能扔进炒茶机。老一代炒茶工渐渐老去,后辈们却对老祖宗传下来的手工炒茶技术不以为然,传统的炒茶工艺正在面临失传危机。
现状:炒茶工奇缺,三分之二茶叶选择机炒
昨天下午,戴大姐正在家里挑拣刚采下来的西湖龙井鲜叶。由于炒茶工太少,忙不过来,所以很多鲜叶只能扔进炒茶机里“杀青”。
炒了30多年茶的老朱是戴大姐的亲戚,这两天向单位请了假,来帮忙炒茶叶。
在将近300℃高温的炒茶锅里,老朱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感受着锅壁的温度,抓、抖、压,茶叶随着他的手上下飞舞,茶香四溢。
老朱整一套手工炒茶技术,就像刘谦表演的魔术,出神入化。但老朱的手可没刘谦这么细皮嫩肉,手掌都是黑紫色的,布满了一层厚厚的茧。
“炒茶的手,经过红肿、发黑、起泡、蜕皮,这样反复经历3次,就结成老茧了。”老朱搓了搓手,笑着说,“长茧的手虽然卖相难看,但手皮厚了,就感觉不到锅壁烫了。”
老朱说,现在梅家坞、龙井村、翁家山、双峰村等西湖龙井的产地,炒茶工都很俏,花钱都请不到。“你别看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口炒茶锅,那都是摆摆样子,吸引顾客的。”老朱透露,清明后的茶叶,大部分都是机炒的。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的西湖龙井茶,保守估计,有2/3以上都是机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