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汉代时期的瓷器欣赏(三)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西汉,高32.5cm,口径14.2cm,底径13.6cm。
壶撇口,长颈,溜肩,肩部对称置双系,鼓腹,平底略内凹。通体施青釉。肩部以划花变形凤鸟纹装饰。颈、肩及腹部划有弦纹5道。
此壶造型敦厚古朴,纹饰简练,釉厚而色深,是典型的西汉原始青瓷向东汉成熟青瓷过渡期的产物。
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其制法是用瓷石制胎,器表施石灰釉,经1200℃高温焙烧而成。胎体烧结后呈灰白或褐色,器表有玻璃质釉层。胎体吸水率低,敲击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氧化铁所致。原始青瓷与陶器虽已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烧造工艺上与真正的瓷器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故称“原始青瓷”。
西汉原始青瓷的胎体一般呈灰白色或深灰色。其釉层普遍较厚,色调偏深,多呈青绿或黄褐等色。装饰纹样则有弦纹、水波纹、云气纹等,壶、罐等器物上多置双系或铺首。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东汉,高24.5cm,口径11.5cm,底径9cm。
壶洗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敛,平底。肩部置对称竖系。通体内外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颈、肩部刻划水波纹,腹部刻划密集的弦纹。
这件收藏品胎体较薄,釉层匀净光洁,属于刚从原始瓷中脱离出来的质量更高一筹的青釉器,堪称我国最早的瓷器。
这种青釉瓷器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进步,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