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陶瓷的纹饰(一)
辽代陶瓷上的图案、纹饰受到本民族皮制品和当时中原文化的熏陶,创造出辽代所独有的艺术风格,把草原人民生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反映于陶瓷器物上。
在辽代瓷器中,常见的图案由牡丹、菊花、莲花、梅花、野芍药、松树、松枝、圣树、水草、卷云、行云、乳钉、皮条、皮带、皮绳、火焰球、蟠龙、团龙、二龙戏珠、凤、团凤、鸳鸯、蜜蜂、蝴蝶、追鱼、游鱼、兽面、猫、狗、猴、马、人物、陶俑、飞人、佛像等等。
常见的装饰有云纹、唐草纹、水波纹、席纹、轮纹、绕枝花叶纹、皮条、皮绳、乳钉、彩釉勾边纹、曲线纹、几何图形等等。

辽磁州窑官字梅瓶
牡丹纹
辽代牡丹图案的表现形式与中国其他各代有所不同。在盘碗等三彩器物内的印花、抹花牡丹图案,一般采用平面式,花大叶大。器物中心的牡丹花常为四片叶子,在花的上下左右各一片;中心以外的第二、三、四层次的牡丹花叶均为两片,在花的两旁。其中圆盘图案层次最清晰,基本为环形层次,少则两三个层次,多则四五个层次。牡丹花叶无反无侧,一律为正面;其形状多为桃形,叶尖较钝。抹花牡丹叶的经脉含混。牡丹叶的安排多为平面对称式,无茎、无枝、无根,在盘、碗等圆器中未见有缠枝牡丹,在花瓶、壶等琢器中也极为少见。折枝牡丹在三彩长形船盘和瓶壶等琢器上较多。在长形船盘中一般为印花,无根、短茎;在瓶壶琢器上一般为刻花和划花,部位在琢器腹部相对的两面,两面的图案基本一致,为两面同图对衬式。
莲纹
莲纹在辽代盛行不亚于牡丹纹。莲在盘的正中心,只现莲子,无花无叶,无茎无根,莲花图案多为中心有一圆绿釉或白釉细短的斜线,水波多无溅起的浪花和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