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溪头乡曹福田夫妇“幸福”的生活
他们长期生活在山上,从早忙到晚,除了吃饭,没有一刻歇息,不放弃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他们配合默契,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暮春时节,记者走近这户住在大山里的普通人家。
一日之计在于晨,城里人还在睡梦中,他们已把收获带回了家
5月1日,天刚蒙蒙亮,55岁的曹福田在老婆胡细娇的催促下起床。老曹拿起一个编织袋,扛起一把锄头出了门。细娇稍迟一脚,她挽着一个大竹篮子,向村边的茶山走去。
曹福田夫妇是婺源县溪头乡杨梅山上一对普通农民。几个孩子都在山外工作。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天早上7时整,老曹满头大汗背着一袋竹笋回了家;胡细娇也挎着满满一篮茶叶进了家门。
家里的"局外人"程师傅和记者已经起床,坐在门口喝茶聊天。程师傅是乡里一家茶叶精制厂请到杨梅山上来收"鲜片"(刚采摘下来的茶叶)的,由厂家付给老曹食宿费。正是春茶疯长的时候,而杨梅山上的茶叶,由于没有任何污染,成了茶叶企业争购的茶叶之一。
曹福田顾不上喝水,坐在一旁剥笋箨。细娇洗米熬粥。在她家搭伙的不只是程师傅,杨梅山修公路、包工程的老板也在她家吃饭。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熬一大锅粥。在熬粥过程中捞出来的饭粒,用于中晚餐时,蒸起来吃。
饭捞起,粥熬稠,老曹身边便堆起一堆雪白的笋肉了。细娇招呼客人先喝粥,自己刚把笋肉收起,把每根笋较老的一端切下,锉成细末,归在一起,倒入屋边上的鸡圈里。圈里有近200羽小鸡。笋末是小鸡的有机饲料。
分工很默契。细娇分鸡食,老曹便把嫩嫩的笋肉倒入锅中沸水里,将笋过水煮熟。然后捞起晒在院中。老曹对记者说,虽然住在山腰上,但他养的土鸡、土猪肉不愁销路,活鸡60元钱一公斤。而笋干等土特产,更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