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紫砂“青松壶”窥见中国松文化
摘要:紫砂壶“青松壶”结合我国传统的松文化,整款壶的泥色细腻,色泽虽为明润的黄色,但毫无光亮闪耀之影响表面的质感的原因感,这正是纯正泥料所特有的。壶器在形体上力求端庄与简洁,壶腹较大,但松枝的装饰使猫空让你开眼界。巢紫砂壶壶发行。猫缆品茶趣。整器不失秀美,颇有观赏价值。 一把紫砂壶壶经过陶艺家的删繁就简、厚积薄发,无意间用极其简单的形式诠释着道家的圆融、佛家的境界、儒家的修身处事之道。紫砂壶壶的制作不必花哨,没有浮躁,只需陶艺者平心静气地从艺做人。在制作紫砂壶“青松壶”时(见图512),融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用最朴素的情感理解并实践着雅俗共赏的紫砂壶艺术之美。512 紫砂壶“青松壶”的造型特征紫砂壶“青松壶”结合我国传统的松文化,整款壶的泥色细腻,色泽虽为明润的黄色,但毫无光亮闪耀之感,这正是纯正泥料所特有的。“青松壶”有着浑圆的壶身、半圆的壶盖,壶钮为一段嶙峋的松枝,线条奇崛、苍劲有力,压盖略微浑厚,点线之间出魅力;子母线口盖温和严密、骨肉亭匀、简练大方,制作颇见功力;“青松壶”的壶嘴也为苍老的松枝状,古味足,坚忍不拔之势明显;松枝状的壶柄略微上抬之后自然而下,形成一道弧线,伸展至壶腹,壶腹处的松条苍翠、朴雅、大方。紫砂壶“青松壶”从器型上来说,无论是钮、盖、身的衔接还是壶流与壶把的暗接,于错落中见韵律,于严谨中见精准。壶器在形体上力求端庄与简洁,壶腹较大,但松枝的装饰使整器不失秀美,颇有观赏价值。2 紫砂壶“青松壶”上的松枝、松叶装饰特征松枝、松叶装饰是这把紫砂壶“青松壶”形体上的重要特征。壶流、壶把均为松枝造型,虬曲有力;壶钮为一段松枝,松枝上又有玲珑精致的小枝,并有嫩青色的松叶巧妙装饰于壶盖上,轻巧娇娆,使壶钮看起来不单调;壶把靠贴近壶身下端的松枝延伸至壶腹,一片嫩青色的松叶在中间位置舒展开来,使紫砂壶“青松壶”于古朴老味中见新生。3 紫砂壶“青松壶”蕴含传统的松文化我们欣赏紫砂壶壶,不仅是欣赏其造型之美,更需要赏其精神内涵。松树是人们常见的树种,它遍及世界各大洲,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造就了深厚的松文化。松树在中国人的眼里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它包含了人的精神和深刻的内涵,同时还象征了一种民族的情操和民族的气概。所以,松树有一种崇高美、坚贞美和顽强不息的生命美及形态美。千百年来,松文化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并成为了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在这款紫砂壶“青松壶”上以松枝、松叶装饰其上,展现了其悠久深邃的历史与文化内涵。4 紫砂壶“青松壶”的精神与象征意义紫砂壶“青松壶”不仅仅是一把泡茶的壶具,还映衬了松的精神内涵。隆冬季节,万木凋敝,惟松柏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尤其是雪花纷飞之时,劲松身着白袍,临风傲立,象征着坚忍不拔、不改其志的大雅君子。汉·刘桢《赠从弟》记载:“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大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云:“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冰凌霜欺,松不改其姿,象征着不屈不挠。”有宋人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为证,诗曰:“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紫砂壶“青松壶”上装饰的松树还象征着忠贞的友谊与爱情。南朝乐府民歌《冬歌》唱道:“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果树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此外,松龄长久,经冬不凋,所以紫砂壶“青松壶”也可以被视为仙物,用以祝寿考、喻长生。综上所述,紫砂壶“青松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是其精神世界里无穷的价值。“青松壶”的壶型简单,但线条明快,加上朱泥的物点,亲茶性高,更适于冲茗之用,不但带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更能让生活静心而斑斓多彩。每当想到它的时候,一种豪迈壮烈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